作者:江庆龄 来源:复旦大学 发布时间:2024/8/13 16:52:49
选择字号:
新研究将推动超快闪存技术的产业化应用

 

8月12日,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教授周鹏,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刘春森团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最大规模1Kb纳秒超快闪存阵列集成验证,并证明了其超快特性可延伸至亚10纳米,将推动超快颠覆性闪存技术的产业化应用。相关研究发表于《自然-电子学》。

随着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对高速非易失存储技术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主流非易失闪存的编程速度普遍在百微秒级,无法支撑人工智能的应用需求。研究团队前期发现,二维半导体结构能够将闪存的编程速度提升一千倍以上,实现纳秒级超快存储闪存技术。然而,如何实现规模集成、走向真正实际应用仍极具挑战。

在此基础上,研究团队开发了超界面工程技术,在规模化二维闪存中实现了具备原子级平整度的异质界面,结合高精度的表征技术,显示集成工艺显著优于国际水平。测试结果表明,二维新机制闪存在1Kb存储规模中,纳秒级非易失编程速度下良率高达98%,高于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对闪存制造89.5%的良率要求。

同时,研究团队研发了不依赖先进光刻设备的自对准工艺,并结合原始创新的超快存储叠层电场设计理论,实现了沟道长度为8纳米的超快闪存器件。这也是当前国际最短沟道闪存器件,突破了硅基闪存物理尺寸极限(约15纳米)。在原子级薄层沟道支持下,这一超小尺寸器件具备20纳秒超快编程、10年非易失、十万次循环寿命和多态存储性能。

超快闪存集成工艺和统计性能。图片由研究团队提供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38/s41928-024-01229-6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新生开学,导师:8点要做,3点不要做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