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思辉,张金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21 16:38:33
选择字号: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迎来新生长江江豚

 

6月20日下午,《中国科学报》从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白鱀豚馆获悉,2024年6月9日18时15分,水生所白鱀豚馆饲养的雌性长江江豚“福久”顺利分娩,产下一头体长约70厘米、体重约5公斤的雄性小江豚,编号:F9C24,为白鱀豚馆的江豚家族再添一位新成员。小江豚的爸爸“淘淘”,是世界上首例人工环境自然繁殖成功的江豚。

  ?

江豚妈妈“福九”     受访单位供图

豚妈“福久”,2011年由鄱阳湖引进至白鱀豚馆,今年15岁,正值壮年。去年6月初,在持续的孕产监测中,科研人员发现“福久”怀孕。经过12个月的妊娠期,“福久”顺利诞下小江豚F9C24。目前,母子关系发展顺利,哺乳行为正常,幼豚发育状态良好。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郝玉江向《中国科学报》介绍,目前,小江豚正在经历一个“蜕皮”过程。它在出生一周后开始褪去胎皮,“蜕皮”过程持续约三至五天,最长一个星期,然后换上更为光滑的“外衣”。

研究人士认为,这头小江豚的顺利诞生,既为白鱀豚馆增添了新的生机,也为长江江豚保护工作注入了新的希望。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