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昊昊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7 12:17:56
选择字号:
染色体异常引起人类早期胚胎发育阻滞机制获解析

 

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研究员、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研究员林戈课题组的一项新研究,首次在全染色体组水平解析了非整倍体对人类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为理解相关遗传问题提供了新视角。6月5日,该成果发表于《自然-遗传学》(Nature Genetics

染色体非整倍性是导致人类早期胚胎发育受阻、流产和出生缺陷的主要原因。然而,其背后的分子机制一直不明确。

此次研究通过对203枚染色体异常囊胚进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分析,识别出1-22号染色体上的剂量效应基因和剂量补偿基因,鉴定了染色体上90个剂量敏感区域,解析了染色体拷贝数变异对胚胎基因表达的影响。

该首次提出了上胚层是囊胚发育的调控中心,通过分泌TGF-β和FGF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调控胚内及胚外谱系细胞的命运,并且TGF-β和FGF信号活性下降是非整倍体胚胎发育缺陷的重要原因。

该研究由林戈和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商周春共同指导,中信湘雅医院副教授冷丽智和副研究员顾亦凡,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博士生王声鹏和王全磊为共同第一作者。

据介绍,这项研究不仅揭示了人类正常胚胎发育的调控机制,也阐明了染色体异常胚胎发育缺陷的病理机制,为改善辅助生殖胚胎质量奠定了基础。未来,林戈课题组将继续深入探索这一领域,为人类生殖健康提供更多科学依据和解决方案,造福广大患者。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湖南省杰出青年基金等项目的支持,并得到了中南大学基础医学院、国家卫生健康委人类干细胞与生殖工程重点实验室等单位的协助和支持。

  ?

林戈在做相关研究。受访者 供图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