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甘晓,张楠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6/7 8:55:17
选择字号:
卖房捐款607万!老科学家实现“非凡”遗愿

 

“根据李佑楚先生的遗愿,我们卖掉居住了37年的房子,房款607万元全部捐出。”6月4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以下简称过程工程所)举办的“李佑楚颗粒学和流态化学科发展基金捐助仪式暨李佑楚青年托举计划”启动仪式上,已故研究员李佑楚的夫人沐静秋介绍。

对普通大众而言,李佑楚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即使在网络上搜索,也只有一条简单介绍和一些学术论文。这位“平凡”的研究员在过程工程所工作的40多年里,一直从事流态化、颗粒学领域研究,于2021年因病离世,享年84岁。

“我也讲不出什么大道理,就想着多捐点,希望流态化、颗粒学领域的青年学者能开拓思想、大胆创新,有奉献精神。”启动仪式上,沐静秋谈到李佑楚捐款的初衷,抬高了音调,声音有些颤抖,“这些话,我是代替李佑楚来说的。这是他的决定,我尊重他、支持他、敬重他。”

“意外”遗愿

2021年10月前后,过程工程所离退休办公室工作人员接到沐静秋的电话。沐静秋说,李佑楚生前一直念叨着,要把他们自住的房产卖出,卖房款捐给所里资助年轻人深造。
起初,这个想法让人感到有些“意外”。在过程工程所师生的印象里,李佑楚永远面带微笑,春夏常穿一件白衬衫,秋冬就披一件棕色大衣,十几年不变,经常到食堂打一大盆菜回家跟沐静秋吃一整天。
沐静秋表示:“李佑楚一生淡泊名利,要达成他设立奖学金的心愿,只能靠我们的住房。”
早在2019年,李佑楚和沐静秋就萌生了这个想法。随后,他们搬家,租住在养老院。房子腾出后,他们还简单装修收拾了一番。直到2020年底,李佑楚意外骨折,休养期间又因病住院,几个月后离世。
真正了解李佑楚的人不会对他这个决定感到意外。“他一直认为,自己为国家做的贡献还不够,应该再多做出一些创新成果,缩小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捐献房款是希望能对国家、对研究所有个交代,对年轻人有帮助。”沐静秋告诉《中国科学报》。

2022年下半年起,沐静秋陆续完成房屋继承、过户、交易后,将607万元卖房款全部捐赠给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李佑楚颗粒学和流态化学科发展基金”。

“扶上马送一程”

以“李佑楚颗粒学和流态化学科发展基金”作为资金来源的“李佑楚青年托举计划”在6月4日举行的仪式上启动。该计划主要支持在颗粒学和流态化学科方面具有突出科研潜质的青年科研人员出国深造,并回国继续推动该领域发展,由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进行管理和监督,过程工程所作为执行机构负责该计划的评审、授予等相关事务。
图片
李佑楚与青年学者在一起(前排右二)。
人才是李佑楚生前一直关注的问题。对待学生、后辈,李佑楚总愿意“扶上马送一程”。过程工程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朱庆山回忆了在李佑楚指导下攻坚克难的往事:“李佑楚老师从上世纪60年代起就一直跟着郭慕孙先生做流态化磁化焙烧,非常有经验。我们团队的第一个流态化工程应用项目——10万吨级难选铁矿低温磁化焙烧项目是在李老师指导下做的设计,可以说我们团队流态化工程应用是李老师开启的。”
爬上五六米高的平台亲自安装实验设备、给学生写满两页纸的未来研究方向……李佑楚对待工作求真务实、为人正直热情的种种细节,至今仍然留在大家的记忆里。

本次启动仪式上,中国科学院院士、李佑楚青年托举计划专家委员会主任李静海表示,基金的启动是对李佑楚在颗粒学和流态化领域卓越贡献的缅怀,也是对他毕生致力于科研和教育事业的崇高精神的庄重传承与弘扬。

“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

唯有热爱,不可阻挡。李佑楚为他热爱的事业付出了一辈子。
作为中国科学院化工冶金研究所流态化实验室(现过程工程所介科学与工程全国重点实验室)原主任,李佑楚一生专注于流态化技术及化学工程的应用基础研究,秉持“一辈子坚持做好一件事”的人生信条。
流态化是一种物理现象,主要描述固体颗粒在气体、液体等流体作用下呈现出类似流体的行为。基于该现象发展的流态化技术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包括化工、冶金、能源、环保等。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院士郭慕孙和李佑楚便在快速流态化研究方面取得瞩目成绩,二人合著论文《快速流态化的流动》于1979年在《化工学报》上首发,后被《国际化学工程》全文译刊。
1980年,李佑楚在美国举行的第三届国际流态化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快速流态化的动力学》,得到国际学界广泛认可。论文中提出的“Li(李佑楚)-Kwauk(郭慕孙)模型”成为快速流态化领域的经典文献,被广泛引用,并成功应用于循环流化床煤燃烧、低品位资源焙烧利用等领域的工程示范。

图片

郭慕孙(右二)、李佑楚(左一)与同事在车间合影。过程工程所供图

退休后,李佑楚将全部精力投入撰写专著中。沐静秋回忆:“李佑楚曾答应退休后带我出去旅游,可是退休后他却一直坐在书房里写呀写,最终将毕生的研究成果写成书出版了。我既无奈,又欣慰。”
历经8年努力,2008年,84万字的《流态化过程工程导论》终于面世。同年,李佑楚与郭慕孙合著的英文专著也出版了。
在从事流态化研究的学者看来,李佑楚用“非凡”遗愿延续了他的学术生命,他一腔炽热的初心将助燃流态化和颗粒学的薪柴。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