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双虎,高雅丽 来源:中国科学报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4/5/30 10:11:18
选择字号:
刚刚!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

 

文 | 《中国科学报》 记者 张双虎 高雅丽

5月30日,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在京举行首展仪式。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集“采集、馆藏、研究、展示、教育、宣传”功能为一体,致力于展示中国科学家形象、弘扬科学家精神、打造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殿堂。

图片

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首展。中国科协供图

2009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协联合中组部等11部委共同组织实施“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15年来,已先后启动674位科学家的学术成长资料采集,获得实物原件资料14.7万件、数字化资料34.5万件、视频资料47万分钟、音频资料56万分钟,涵盖了中国科学家在学术成长过程中的书信、手稿、科学仪器、著作、音视频和记录中国科技发展重大事件的相关文物、文献等珍贵史料,为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建设提供了丰富藏品资源。

图片

部分展品。张双虎摄

首展包括1个主展和5个专题展。主展为“共和国脊梁——中国科学家博物馆馆藏精品展”,其中展出了190余位科学家的采集资料,400余件(套)实物,充分体现新中国成立以来,广大科技工作者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接续奋斗、勇攀高峰,取得的辉煌科技成就和伟大精神品格。5个专题展览主要包括:“许身国威壮河山——纪念邓稼先百年诞辰生平事迹展”“归来——20世纪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展”“选择——钱学森的初心与信仰展”“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中国植物志》编纂史展览”“工师于国——工业遗产背后的中国工程师主题展”,总展览面积为5000平方米。

本次展出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珍贵影像资料和历史“老物件”。比如,在主展区醒目位置有我国第一颗原子弹——“邱小姐”的1:1模型,这是为本次展出特地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原简称九院)邓稼先纪念馆拆下运来的原件。

图片

“邱小姐”1:1模型。张双虎摄

图片

 吴大昌夫妇归国时所用皮箱和携带的打印机。张双虎摄

图片

 梁思礼信件。张双虎摄

2023年12月,上海交大钱学森图书馆首批12件(套)文物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包括国立交通大学颁发给钱学森的毕业证书,中国科学院科学奖金一等奖奖状和奖章,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的荣誉证书、纯金“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等)。为本次首展,这套文物大半被借出,并由专人“押送”过来。

此外,“归来——20世纪50年代留美归国科学家展”介绍了两次留学回国潮中,17位科学家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那段伟大历程,其中不乏与美特工斗智斗勇、惊心动魄的历史经历,还有大量从“科二代”手中收集的珍贵实物;“许身国威壮河山——邓稼先百年诞辰生平事迹展”以邓稼先从小立志科技报国并投身核武器事业的初心选择为主线,展出历史图片150余幅,各类展品40件(组),包括邓稼先在西南联大的学籍卡、毕业证,邓稼先普渡大学博士论文(复制件),邓稼先写给杨振宁的信,邓稼先用过的计算尺、原子弹理论攻关时期使用的计算工具,氢弹设计初步理论方案等,其中不少是首次面向公众展出;在“原本山川 极命草木——《中国植物志》编纂史展览”中,王文采手稿,吴征镒等人在一座土庙里费时3年,自写、自画、自印的《滇南本草图谱》(石刻版)都珍贵露面;“工师于国——工业遗产背后的中国工程师主题展”推出大量难得一见的历史图片,再现了从北洋政府到新中国成立,我国工业建设的宏大图景,清晰再现了中国工业一步步从零走到世界第一工业强国的辉煌历程。

图片

小学生观展。中国科协供图

图片

国家科技传播中心。中国科协供图

作为第八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系列重磅活动之一,中国科学家博物馆即日正式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请感兴趣的朋友请关注中国科学家博物馆网站预约参观。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