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汉斌,刁雯蕙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4/10/18 10:40:51
选择字号:
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召开 广州分院多项成果获奖

 

“能获得突出贡献奖,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荣幸。”10月17日,广东省科技创新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颁发了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徐义刚荣获全省唯一的突出贡献奖。

记者获悉,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以下简称广州分院)在该奖提名和申报工作中再创佳绩。在2023年度218项获奖项目(人)中,广州分院系统单位(第一完成单位)共有13项成果(人)获奖,充分展示了该院系统单位近年来在地球科学、生命健康、材料科学、化学化工等领域取得的科技成果。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系统单位获奖代表合影。李黎 摄

  ?

深入无人区,打破知识边界

记者了解到,2023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的难度稳中有升,总体获奖率为15%,与2022年度相比略有降低,体现了“控制奖励数量,提高奖励质量”的改革精神。其中,强调弘扬科学家精神的突出贡献奖,今年授予了徐义刚。

徐义刚扎根广东工作近30年,从研究地幔岩石学起步,到参与提出对“华北克拉通破坏”的科学认知,再到作为专家组组长指导“地球宜居性的深部驱动机制研究”……作为长期从事地幔岩石学和深地科学研究的科学家,徐义刚在大火成岩省与地幔柱、克拉通破坏等深地科学前沿方向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

由徐义刚领衔组建的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中国科学院深地卓越创新中心,推动了我国深地和行星科学的发展。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已从深地拓展到了深海与深空,期望自己能够继续“十年一换方向”,为国家摸清资源家底,同时为人类的知识边界拓展贡献力量。

“获得突出贡献奖,是对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科技工作者的有力鼓舞,我今天的这份荣誉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我的团队,是大家的智慧、热情与坚持成就了我们共同的事业。”徐义刚对《中国科学报》表示。

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青年科技人才不断涌现。今年,广州分院系统单位有3人斩获青年科技创新奖,分别为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研究员郑辉、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研究员王珊珊、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黄振。

其中,黄振致力于有机固废清洁高效能源化与资源化利用领域的基础研究及技术开发,创新性地提出了化学链气化技术,开发了主动匹配燃料特性的低成本高性能载氧体设计新途径,揭示了载氧体氧化-催化作用下燃料中碳氢组分的定向解构与均/异相重构机制,阐明了还原性气氛与氧化性介质作用下氮/硫/氯等二次污染物的一体化协同脱除机理,形成了有机固废化学链气化技术体系,并逐步实现了成果应用转化。

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度获奖项目和获奖人中,45岁及以下的第一完成人有98人,占比45%。值得注意的是,青年科技创新奖的20位获奖人平均年龄在39岁左右。越来越多的青年科学家脱颖而出,成为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

解决行业瓶颈,赋能产业升级

如何衡量科学技术奖的价值如何?除了原创性、突破性,还要看科技成果转化,如何赋能产业转型升级。近年来,广东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持续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关键核心技术屡获突破。

林强获奖。受访者供图

  ?

例如,深圳先进院研究员刘陈立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生物有序性的定量合成生物学研究”、研究员唐永炳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双离子电池器件及关键材料研究”,以及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林强团队完成的研究成果“南海近岸鱼类的进化基因组学及其环境适应机制研究”分别荣获2023年度广东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其中,“南海近岸鱼类的进化基因组学及其环境适应机制研究”聚焦南海近岸重要鱼类的演化与环境适应机制等核心科学问题,建立了海洋进化基因组学和分子生态学为基础的研究思路,在鱼类的环境适应调控机制、重要性状演化机理等方面获得了新见解。成果推动了对海洋物种演化与环境适应机制与原理的深刻理解,并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及其邻近海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修复。

从2023年度获奖项目看,本次获奖项目中,不乏一批面向产业发展重大需求的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广东的自主创新能力。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鹏城实验室主任高文团队的“国产E级高性能人工智能算力平台”项目获得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为解决AI芯片的“卡脖子”问题,并建设国产人工智能大科学装置。高文团队开展了基于国产NPU的E级智能计算架构与关键技术攻关,研制了首个全国产E级智算平台——鹏城云脑Ⅱ,研发了全链条智算基础软件栈,解决了中端GPU生态的国产替代问题。据了解,鹏城云脑Ⅱ迄今已支持深圳市和各类用户的上千个AI大模型训练任务,近1年累计产生科研经济效益约7370.5万元。

深圳先进院研究员吴新宇作为第一完成人的“人-机-环三元协同的智能外骨骼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研究团队在人体运动意图长时连续在线精准感知、人-外骨骼系统的深度相容、多种混合复杂地形的实时精准识别等方面实现一系列技术突破,研发的7大类、16套外骨骼系列样机,取得了多项医疗注册证,应用在医院和康复机构、消防支队、物流企业、制造企业等,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可。

此外,在2023年度218项获奖项目中,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牵头完成的达13项。科技成果推广奖方面,18项获奖项目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推广应用合计新增销售额342.7亿元、新增利润117.9亿元,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智能”胰岛素根据血糖水平自动“开关” 研究生学位论文初稿提交导师前的注意事项
珠穆朗玛峰因何成为世界最高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