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绿色化、数字化,主打科技创新”。正在举行的第23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工博会)上,87所国内外参展高校携815项高科技项目参展成为亮点。在工博会高校展区,华东理工大学携15个项目参展,内容涵盖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环保民生、化工等领域。
高速SSVEP拼写器。华理供图
工博会上,华东理工大学信息学院教授金晶领衔研发的“基于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拼写器系统”引人瞩目。该系统可实现自由脑控打字——用户只需戴上专用脑电帽,观看刺激界面,专注于自己想要输入的字符,拼写器就能将采集得到的脑电振荡频率与每个候选字符的闪烁频率进行匹配,然后直接识别输出字符。
“这个系统可用于临床,为失语症或瘫痪患者提供一种和外界交流的新型交互方式,此外,也能通过设计不同的刺激界面,在脑控智能家居和脑控机械臂等应用方向进行开发,为用户提供一套更完备的日常生活脑控方案,提升生活质量。”金晶说。
高活性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华理供图
“破题骨缺损修复,惠及30万患者”。此次参展工博会的“载生长因子(rhBMP-2)高活性骨修复体的创制及临床应用”项目由华东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刘昌胜院士领衔,项目瞄准骨修复的临床难题,历经20余年的多学科联合攻关,创新了多项关键技术,获得了优异的临床治疗效果。
该研究打破了国外在高端骨修复材料上的技术垄断,针对国外技术路线产量低、生产要求高、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发明了高活性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的规模化生物制造新方法,制备出高纯度、高活性的rhBMP-2,骨诱导活性达到国外产品最好水平,并大幅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量产。为更好地发挥活性因子的效果,该项目研究模拟人体骨组织的结构与功能,国际首创出高活性rhBMP-2/类骨磷灰石多级结构骨修复体及其制备技术。该项技术生物相容性好,关键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批国内第一张此类产品注册证,产品价格仅为国外相关产品的五分之一左右,显著提升了我国骨修复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蛋白纯化系统及高效液相色谱。华理供图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东理工与青岛人民政府合作共建的新型研发机构——华东理工大学青岛创新研究院携项目“合成生物学成果转化平台与高效生物‘智造’技术”首次参展工博会。
该项目围绕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发展需求,面向生物制造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着重进行高性能菌株设计与筛选、生物过程优化与放大、动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生物产品分离纯化、生物制造智能装备开发、工程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打造了发酵工艺开发、产品分离纯化、中试验证、工程设计等全链条的技术服务平台,可为合成生物学产品的高效产业化转化提供全方位的技术服务。
“我们致力于打通生物技术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通道,打造生物技术上游成果的产品孵化器,并以推进先进生物技术的产业化、促进生物制造产业结构升级为最终目标。”该项目负责人、华东理工大学生工学院教授庄英萍说。
高级生物反应器系统。华理供图
“精准监控细胞代谢,科技赋能人类健康”。在华东理工展区,药学院教授杨弋领衔的“用于细胞代谢监控的荧光探针与光敏开关”项目格外醒目。该项目瞄准细胞代谢的监控难题,历经17年的攻关探索,创新了多项关键技术,广泛用于生物制造与药物发现等应用领域。
遗传编码的荧光探针是解决细胞代谢高时空动态监测的神兵利器。研究团队聚焦细胞代谢监测国际前沿领域,研发了系列高性能代谢荧光探针以及“高通量”与“全景式”活细胞代谢监测分析方法,多项研究成果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
该团队构建了系列高性能荧光RNA,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动物细胞内不同种类RNA的标记与无背景成像,体现了荧光RNA从概念到实用的突破,为活细胞中RNA的功能研究提供极具价值的工具;发明了简单实用的LightOn系列动物细胞光控基因表达系统、RNA代谢控制系统与蛋白质稳定性控制系统,首次实现了光对哺乳动物组织内基因表达的控制。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