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晨 赵烨烨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7/27 12:22:58
选择字号:
只吃饲料不吃鱼!新款大闸蟹正式上线

 

 

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2023年水产新品种公告,南京农业大学中华绒螯蟹“金农1号”(品种登记号:GS-01-009-2023)榜上有名。新款大闸蟹正式“上线”。

  ?

金农1号公蟹和母蟹。南京农大供图

据悉,这是南京农业大学首个经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的水产新品种,由动物科技学院水产系教授刘文斌团队联合校友企业江苏海普瑞饲料有限公司、江苏华海种业科技有限公司,历经10余年成功培育而成。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张定东为第一完成人。

“全程只吃人工配合饲料,是‘金农1号’最大的特点。”张定东介绍。农业农村部自2020年启动实施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以来,已全面部署了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行动方案。这一新品种应运而生,正是确保了河蟹产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从小到大爱吃“配合饲料”的大闸蟹

中华绒螯蟹俗称河蟹、大闸蟹,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水产动物,广泛分布于我国,在多个地理种群中,尤以长江水系的中华绒螯蟹品质最佳。近年来,随着大闸蟹规模化养殖的推进和扩大,养殖产量不断攀升。

“池塘养殖是目前大闸蟹养殖的主要方式。但人工配合饲料的贡献率不足30%。业内专家早在20年前就呼吁提倡使用人工配合饲料替代幼杂鱼,但固有的观念很难逆转过来。”刘文斌介绍,传统农户喜欢投喂幼杂鱼。但这样的喂养方式质量安全不可控,水环境污染严重,不利于机械化、智能化投喂,其风味和品质还不一定优秀。

能否培育一种更适应全人工配合饲料的大闸蟹新品种?从种质源头上解决大闸蟹配合饲料适应性的难题,这是该团队早在十几年前就萌生的想法。

当时,他们从长江水系选择了一些野生中华绒螯蟹,并从一些重要养殖区筛选了人工养殖亲本,在全程只投喂配合饲料的养殖条件下,持续多代选留长得快、长得大的“好苗子”。通过群体继代选育技术,在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方面取得显著的遗传进展,经历10余年,培育出能够很好适应人工配合饲料的河蟹新品种“金农1号”。

张定东介绍,与投喂幼杂鱼对比,新品种全程投喂配合饲料,对成蟹规格、肥满度和繁殖力没有影响,更突出的是成蟹风味品质具有味鲜无腥、脂香味浓、口味回甘、膏黄丰满、不易退膏的优点。 

奇偶年份出生的大闸蟹也有“奥秘”

由于大闸蟹种群的特殊性,其繁殖配对得分清“奇偶”年。据介绍,河蟹生活史仅有2年,奇数年出生的河蟹要到偶数年才能性成熟,同理,偶数年出生的也要到奇数年性成熟。

因此,正常情况下奇数年出生的河蟹不能与偶数年出生的河蟹繁殖配对,需要分别建立奇数年和偶数年选育系。所以,该团队所经历的试验要比其他水产品种更长、更复杂。

2009年,团队从长江江都至泰州段水域收集中华绒螯蟹野生雄蟹,从江苏高淳、金坛地区收集中华绒螯蟹养殖雌蟹,共1024只个体构建偶数年基础群体。2010年以同样配组办法收集的956只个体构建奇数年基础群体。

在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的条件下,以体重为目标性状,采用群体选育技术,奇、偶年同步选育,经连续5代选育而成,奇、偶年选育系统一由“金农1号”命名。

 

  ?

“金农1号”保种基地。南京农大供图

“虽然是一个品种,却承担了双倍的工作量。”育种团队成员、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蒋广震感慨到。

通过历年小试试验和连续两年的生长性对比试验,在全程投喂配合饲料的相同养殖条件下,与其他中华绒螯蟹品种相比,17月龄的“金农1号”体重提高12.41%,饲料转化率显著提升,更适应人工配合饲料,遗传稳定性高,生长优势明显,适宜在全国水温10~32℃人工可控的淡水水体中养殖。 

新品种大闸蟹“不挑食”

随着大闸蟹产量趋于稳定,注重生态、效益和品质已成大闸蟹产业的发展方向,水产养殖绿色健康发展成为必然趋势。为了给予养殖户科学的指导和帮助,团队还专门为养殖户撰写了一份数千字的详细中华绒螯蟹“金农1号”推广指南。

“‘金农1号’一点不‘挑食’,只要给它们投喂符合大闸蟹配合饲料行业标准的上限值的优质饲料,就可以保证它们的健康成长。而且配合饲料使用成本实际比幼杂鱼还更低。”育种团队成员、南京农业大学副教授李向飞说。

该团队长期从事中华绒螯蟹的遗传育种、饲料营养和养殖模式等研究工作,研制的“金海”饲料和繁育的“金海”蟹苗,已在全国进行了广泛的推广应用。苗种具有成活率高、规格整齐的优点,目前市场供不应求,往往当年底就将下一年的苗种订购一空,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部分成果还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未来,水产团队还将继续加紧进行中华绒螯蟹新品种“金农2号”的选育工作,并继续加快研发更加经济、环保、营养精准的中华绒螯蟹专用配合饲料。

“希望更多肥美、鲜甜、丰腴、高营养价值的中华绒螯蟹,走向越来越多老百姓的餐桌。”张定东说。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究生怎样快速融入学科圈子? 肉眼可见!JUICE将飞越地球和月球
航迹云带来更多气候变暖 韦布观测到巨行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