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广立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2/22 9:45:57
选择字号:
首个中国版ChatGPT遭遇“开门黑”?
复旦MOSS团队回应:未抢注商标、拟3月开源

 

2月20日,复旦大学自然语言处理实验室教授邱锡鹏团队将其开发的对话式大型语言模型——MOSS,发布至公开平台(https://moss.fastnlp.top/),并邀请公众参与内测。然而,很快由于“计算资源不足以支持激增的访问量”,当晚该平台就无法正常注册、试用。截至目前,多数有试用兴趣的用户在提交了注册信息后,仍无法获得内测邀请码,只能“耐心等待”。

  ?

关于MOSS的说明 截图自MOSS官方平台

随后,在该平台官网发布的一则说明中,该团队表示,MOSS目前还处于内测阶段,主要目的是通过和用户交互来迭代优化,“暂不适合大规模用户公测”。并表态,在MOSS完成初步的验证之后,团队会将MOSS的经验、代码、模型参数开源出来,“供大家参考”。

在这则说明中,MOSS团队坦承,MOSS还是一个非常不成熟的模型,距离ChatGPT“还有很长的路需要走”。并透露,为该大语言模型取名MOSS,正是得益于春节档大火的电影《流浪地球 2》,以表示他们“对最前沿Al模型的不懈追求”。

不过,经历了“发布—瘫痪—等待”的波折后,邱锡鹏团队和 MOSS在各社交平台遭遇了不同程度的质疑和嘘声。比如,有人认为高校几个人的团队难以短时间内作出类 ChatGPT 产品,有可能是“套壳”或“二创”;有网友评论称该团队可能是在借“中国版 ChatGPT”之名蹭热点,还“一蹭就俩”;还有网友质疑 MOSS 团队已经抢注了 MOSS 商标,“用以谋私利”。

2月21日,在开源社区GitHub,一位疑似MOSS开发者的注册用户,发布了“仅以个人名义回应和澄清下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以下简称“个人回应”),回应了上述质疑。

“个人回应”称,模型是团队自己训练的,且并非基于GPT-2/OPT/BLOOM等开源模型,显然不是“套壳”或“二创”。而团队为该模型取名“MOSS”,则是借鉴了“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研究者常以影视作品中喜爱的角色命名自己的模型”的惯例,并希望以此勉励自己“持续迭代,希望有朝一日能达到真正的MOSS水准”。同时“个人回应”否定了外界关于他们“抢注MOSS商标蹭热点搏流量谋私利”的论调,称“目前算下来私利应该是负数”。

“个人回应”还称,MOSS是一个比ChatGPT小一个数量级的模型,能力还落后很多,尤其MOSS与ChatGPT相比,中文理解和生成较弱。不过,相信随着参数和数据增长到类似量级,“个人看好能够达到ChatGPT水准”。

目前,MOSS参数量为百亿级别,因此推理能力、事实性知识不足是难以克服的缺陷。但该回应称,这一缺陷会随着参数量增长迅速缓解。

被问及“模型会开源吗?何时开源?”“个人回应”称:“像我们过去的工作一样,代码和参数肯定都会开源,尽量三月份开源。”复旦大学官网信息显示,邱锡鹏团队目前已经开源了FudanNLP和FastNLP两款自然语言处理工具,获得了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使用。

ChatGPT 的爆火,引发了人们对中国版 ChatGPT 的期待。但作为一款门槛很高的智能应用,国内暂未出现对大众开放的同类产品。在MOSS被发布之前,百度、阿里、京东、科大讯飞等科技企业都曾发布消息,表示正打造类 ChatGPT 产品,并将在近期发布。

截至发稿,邱锡鹏团队未对记者发出的问询邮件进行回复。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