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滔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3/10/31 13:53:17
选择字号:
300余位全球科学家共聚上海,最大规模年度科学盛宴即将召开

 

10月30日上午,第六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The 6th WLA Forum,以下简称“顶科论坛”)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第六届顶科论坛将于11月6日至8日在中国上海临港新片区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永久会址隆重举行。

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27位诺奖得主在内的100余位海外顶尖科学家、40余位中国两院院士、120余位中外优秀青年科学家等300余位全球科学家齐聚上海,共赴自创设以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一场盛会。

自2018年以来,顶科论坛已经成功举办了五届,成为连接世界顶尖科学家的重要纽带和促进国际科学界高端对话的重要平台。第六届顶科论坛由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WLA,中文简称“顶科协”)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共同主办,鹏瑞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

扩容朋友圈

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朋友圈扩容”。首次亮相顶科论坛的海外顶尖科学家“新面孔”包括世界著名化学家、2018年沃尔夫化学奖得主藤田诚(Makoto Fujita),被誉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之父”的2012年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得主米夏埃尔·格雷策尔(Michael Gr?tzel),影响生物工程多方面进步的2011年埃尼奖得主古格里·斯蒂芬诺伯罗斯(Gregory Stephanopoulos)等10余位顶尖科学家、20余位资深科学家和50余位优秀青年科学家。

庞大的青年科学家阵容是本届顶科论坛一大看点。来自五大洲的全球120余位青年科学家参会,成为青年科学家新势力的一场集体巡礼。

顶科论坛也努力为全球青年科学家打造学术交流的主场。包括首次线下举办的青年科学家大会,将是本届顶科论坛规模最大的单场活动之一,约30位顶尖科学家在内的150余位全球科学家参会,探讨青年科学家培养与发展的变革之道。

持续整个论坛期间的青年科学家海报展、首次创设的青年科学家学术交流坊(简称“青科HUB”)、青年科学家大会以及顶科论坛面向青少年的品牌项目“科学T大会”,一起共同构成了科学家代际交流的顶尖场域。

创新多维度

本届顶科论坛以“科学引领变革,重塑世界韧性”为年度主题,继续着力打造世界顶尖科学家生命科学大会、智能科学大会、碳大会等系列论坛,并精心安排了共21场领域内顶尖规格、顶尖水准的论坛活动。同时安排约60场顶尖科学家“前沿讲堂”学术报告和70余场青科HUB学术交流。

呼应“变革”主题,本届顶科论坛在办会形式和议程设置等方面创设多个“首次”,让论坛激发出新活力。如:首次引入联合主席制,首次创设青科HUB空间,首次开设线下单人前沿讲堂等。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莫比乌斯论坛将汇聚67位顶尖科学家围坐莫比乌斯桌,集体直面“科学教育”这一时代命题。该场论坛由2016年拉斯克奖医学特别成就奖得主、美国Science杂志前主编布鲁斯·阿尔伯茨(Bruce Alberts)和1990年加拿大盖尔德纳国际奖得主、多伦多大学名誉大学教授徐立之共同担纲联合主席并主持讨论,将就“重塑科学教育”以及“科学如何引领未来变革”激荡新智慧、凝结新共识。

系列新互动

11月6日,2023年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WLA Prize,中文简称“顶科协奖”)将在第六届顶科论坛开幕式上举办隆重的颁奖典礼。5位新科得主将亲赴上海出席颁奖典礼,同时将首次出席顶科论坛,通过获奖者讲堂、科学圆桌π、媒体见面会等获奖者专属活动以及部分专题论坛开展学术以及公众交流。

今年的科学圆桌π将开展形式创新,更广泛邀请各国科学家参与。“智能科学或数学奖”两位获奖者将向科学同行们阐明他们的优化理论的广泛应用和影响,而“生命科学或医学奖”三位获奖者则会回顾他们如何开展工作“在人类解析染色体结构的科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在科学圆桌π上,参会顶尖科学家将变身“发问团”,而获奖者则成为“答辩者”,共同探讨对学科领域的深度思考。

本届论坛还将邀请顶尖科学家与科学大V合作录制“科学家请回答”、“知识星期肆”等科普节目,依托抖音、今日头条等新媒体平台播出。为推动公众更好地参与和共享科学盛宴,论坛创新公众参与形式,与艺术家共创的多媒体艺术作品“全民问顶科——问题加速器”已于近日上线,广泛发动公众“多提问题,提好问题”。

顶科论坛不仅仅是3天论坛期间滴水湖畔的坐而论道,还致力于将科学思想的层层涟漪,传播到上海乃至全国范围内,使之发挥更深远的影响力。论坛期间,科学家们将应邀走出会场,通过“WLA顶尖科学家校园行”、“WLA顶尖科学家进博行”、、“科学嘉年华”等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到社会场域中为科学发声;并将在论坛后赴上海、杭州、合肥、广州、深圳等地,跟国内的知名高校、研究机构进行深入交流。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