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谌爱东 受访者供图
云南丽江位于长江上游的金沙江段,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富集区之一。同时,丽江地处青藏高原与云贵高原的结合部,地质构造极不稳定,金沙江流域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承载力低,生物多样性稳定度低,对外部干预十分敏感,又是全球生物多样性演化的脆弱区,生态环境保护任务艰巨。
根据2020年监测数据,丽江市生态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持续保持100%;程海水质稳定在Ⅳ类(pH、氟化物除外),泸沽湖水质保持Ⅰ类,拉市海水质保持Ⅲ类,金沙江干流水质保持Ⅱ类;全市河流水质达标率92.3%,地表水I—III类水体比例达90.2%;全市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
然而,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资源研究所所长谌爱东指出,丽江属于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集“山区、民族、偏远、贫困”为一体,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偏低,经济发展总体水平较低,经济实力比较薄弱。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长江上游丽江段生态环境保护资金需求量大,地方资金配套压力较大,缺乏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实施路径,缺乏市场化、多元化的补偿机制。
为此,谌爱东建议,首先,应当增加中央财政和各级财政资金支持长江上游丽江段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目前,中央层面给予丽江市生态环境修复与治理项目的资金支持占项目总投资的比例为40%至60%,其余项目资金需要地方财政配套。但丽江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和居民收入偏低,许多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以及产业发展项目都因缺乏资金而难以实施。建议重点提高中央财政环境保护项目资金支持比例和省市配套资金支持,欠发达的县区实行零配套。
其次,支持探索拓展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支持结合“一县一业”,实施“一河(湖)一策”,促进生态文明与经济建设深度“融合”,发展绿色农业,建立示范区,创新环境治理服务模式。加大科技投入,努力构建低碳环保的人居环境与绿色循环的农业生产技术与体系;加大支持力度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探索建立符合农村实际的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处置体系,推行垃圾就地分类和资源化利用。
最后,支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补偿机制。强化对水源涵养地等生态功能重要区域予以补偿,鼓励在长江流域上下游、两岸及干支流地区间开展横向生态补偿,引导鼓励企业和社会资金全面参与生态保护补偿,提高长江流域生态保护补偿市场化、社会化程度。根据《长江保护法》有关规定,做好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渔民的补偿、转产和社会保障工作。建立流域生态补偿制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通过政府及流域下游收益地区对上游地区为保护水质而付出的努力和损失进行补偿,有效缓解其保护资金不足的困境,同时,通过多种补偿方式,加快上游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从而实现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