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双虎 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2/12/12 19:41:51
选择字号:
“基础科学学者奖”花落中国学者
邵志敏团队在全球顶尖乳腺癌会议发出“中国声音”

 

近日,第45届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在美召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江一舟教授领衔开展的一项三阴性乳腺癌基础转化研究入选本次大会的主题报告,这是今年中国大陆地区唯一一个全体大会主题报告。

会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教授喻三见为现场万余名学者做了题为《ZNF689缺失促进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内部异质性及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的主题报告。该主题报告成果,由葛丽萍博士在邵志敏、江一舟指导下,历时三年完成。该成果首次发现锌指蛋白ZNF689缺失会上调三阴性乳腺癌肿瘤内部异质性,并促进三阴性乳腺癌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耐药。

1213.png

喻三见作大会主题报告        受访者供图

“该成果提出靶向肿瘤内部异质性可有效增敏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有望成为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的新靶点。”喻三见在现场报告时说。

会上,葛丽萍获2022年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颁发的“基础科学学者奖”。

除了大会主题报告之外,邵志敏教授带领的乳腺外科团队还有四项研究入选焦点壁报讨论,分别是:乳腺外科副主任柳光宇教授和邬思雨博士的研究提出乳腺病灶的重复空芯针穿刺联合腋窝标记淋巴结的靶向细针穿刺,有助于精准筛选适合新辅助化疗后腋窝降阶梯手术的目标人群;黄亮教授负责的PEONY研究首次证实了亚洲HER2阳性早期或局部晚期乳腺癌,从新辅到辅助,接受双靶(曲妥珠单抗联合帕妥珠单抗)治疗的生存获益和安全性;吴松阳博士的研究通过单细胞测序及多维度数据,系统性解析了乳腺癌树突状细胞的异质性及其与免疫治疗疗效的关联;马丁、戴磊杰博士的研究聚焦HER2低表达乳腺癌,通过对本中心超过440例HER2低表达肿瘤的多组学分析提出,未来HER2低表达诊治中需考虑激素受体状态、分子分型及东西方人种等因素。

此外,邵志敏团队的多学科交叉研究工作入选本次大会“2022年度重要研究进展”。蒋麟博士等在邵志敏和顾雅佳教授指导下完成的此项研究,首次证实了影像基因组学可以系统性揭示三阴性乳腺癌的肿瘤异质性,有望实现医工结合的成果转化,相关研究已发表于今年的国际重要期刊《细胞报告·医学》。

美国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是全球乳腺癌领域规模最大、水平最高,也是最具影响力的国际顶尖学术会议。作为乳腺癌领域每年的“收官”年会,大会主题涵盖乳腺癌和癌前乳腺疾病的基础科研、转化科学和临床研究等多方面的前沿重磅成果。

邵志敏说:“过去我们是‘学习者’,随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临床科研‘双轮’驱动,众多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得到全球同行高度关注,一大批青年学者也在世界舞台崭露头角、发出‘中国声音’,体现出我们强大的创新能力。”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研0”科研入门需要作哪些准备? 中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无摩擦的冰”
冰表面长啥样?原子级分辨图像揭晓答案 北方中纬高频雷达网发布首批科学探测结果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