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发布时间:2022/12/12 13:14:25
选择字号:
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发现物质使用障碍患者的成瘾行为与精神病理学和人格特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物质使用障碍 (Substance Use Disorder, SUD)是使用精神活性物质之后产生的成瘾性精神障碍的统称,主要包含了物质有害使用模式和物质依赖。物质使用障碍通常因“戒断-恢复”的重复模式以及与精神疾病的共病而复杂化。另外,物质使用障碍患者的人格特质也被认为是可能导致持续使用物质的因素。结合上述可知,物质使用障碍可能是物质使用、依赖特征、临床症状和人格特质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体现。物质使用和临床症状之间的关系在本质上可以是指向性的。例如,药物引起或戒断引起的临床症状是很容易识别的。但另一方面,一些学者提出,临床病人可能把使用物质作为一种“自我治疗”的方式。这种物质使用障碍的表现特征与临床症状以及人格特质之间的复杂关系最好使用网络分析进行探究。然而,目前对这一领域的研究相对较少。

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神经心理学与应用认知神经科学实验室的陈楚侨研究员与来自香港大学、香港青山医院的科研人员合作开展了该研究,共招募了391名寻求治疗的物质使用障碍患者,并采用信效度检验有效的量表对患者的物质使用、依赖特征、临床症状和人格特质进行了评估。采用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正则化偏相关网络,并估计了网络中每个节点的中心性,即强度、接近度、间隔度和预期影响度。此外,还将物质使用情况和物质依赖严重程度作为因变量,定量估计了临床症状、人格特质的相对重要性。

网络分析结果显示,物质使用、依赖特征、临床症状和人格特质之间存在普遍的相互联系。可预测性指数表明,该正则化偏相关网络是可“自我维持”的。此外,“神经质”这一人格特质表现出最高的接近度中心性。抑郁症状、焦虑症状,以及阳性与阴性综合征量表中的“一般精神病性症状”显示出最高的预期影响度。在相对重要性分析结果中发现,抑郁症状、焦虑症状和“一般精神病性症状”能解释更大比例的物质使用和物质依赖严重程度的变异。

综上所述,抑郁和焦虑症状似乎是打破物质使用障碍自我维持系统的可能干预靶点。研究者们正计划对该样本进行后续评估,希望进一步探究上述正则化偏相关网络的时间稳定性,并计划纳入更为精细的奖赏学习相关评估指标,以期了解认知功能障碍是否也能成为潜在有用的干预目标。

香港青山医院Johannes Poon医生和心理所在读博士生胡慧欣为共同第一作者,心理所陈楚侨研究员和香港大学Simon Lui副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的支持。

该研究目前已在线发表于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

论文信息:

Poon JYK#, Hu HX#, Lam M, Lui SSY*, Chan RCK* (2022). The interplay between addictive behaviour and psychopathology and personality in substance use disorder: A network analysis in treatment-seeking patients with alcohol and drug u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 and Addiction, DOI: https://doi.org/10.1007/s11469-022-00976-x.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