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愿做舞风一霜葭 |
——纪念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原党委书记高玲瑜 |
图为高玲瑜 烟台海岸带所供图
高玲瑜在烟台海岸带所 海岸带所供图
2021年12月8日,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以下简称烟台海岸带所)原党委书记、副所长高玲瑜因病逝世,生命永远定格在59岁。
这位朴实的西北汉子,将满腔热情投入到烟台海岸带所的建设中,终其一生,无怨无悔。
白手起家 筹建海岸带研究所
2006年,高玲瑜接到中科院党组的任命决定,筹建中科院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后命名为中科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当时高玲瑜任中科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在西安有着幸福的家庭和稳定发展的事业。
远离故乡,面对陌生的城市和建设领域,高玲瑜没有犹豫,在接到通知后不到7天就到烟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筹建组报到。从此,他与烟台海岸带所结下了15年的奋斗情缘。
15年前的烟台海岸带所仅是纸上的方案,建设用地一片荒芜,筹建组成员仅有3人。他们租住在烟台一家宾馆的办公楼里,拎着皮包中的几份文件,开始了从无到有的“创业”之路。跑建设用地手续、组织人才队伍招聘、搭建所地沟通平台……筹建组成员总是满负荷运转。
2008年11月27日,烟台海岸带所科研园区落成启用。这一天,高玲瑜很兴奋,他说,烟台海岸带所终于有了自己的家!
2009年12月1日,烟台海岸带所正式揭牌成立,接过中科院党组颁发的筹建工作贡献奖表彰证书时,高玲瑜脸上的笑容自信而温暖,他说,“咱们有了自己的户口,踏实了!”
就这样,高玲瑜与班子成员一起,在荒草地上一点点建起了而今拥有“一所三站一船”的烟台海岸带所。
躬身耕耘 筑牢研究所发展平台
10多年来,烟台海岸带所重要建设任务都由高玲瑜分工负责。
园区建设的时候,他精打细算,用好每一笔经费。承建单位总抱怨这位书记“太抠、太细”。
2011年,中科院批复建设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生态试验站。建站初期,高玲瑜到台站建设现场调研。当时东营正值汛期,雨水淹没了台站的路,高玲瑜就和年轻人一起,挽起裤腿踩在泥水中,用砖头搭建临时通路。雨急风大,泥水吹到身上冷冷的,但高玲瑜却看到了未来的美好。“咱们在这里建一个站,站建成了,咱们的湿地观测点就扎根了。”他说。
2017年,黄河三角洲站修缮项目启动,这也是研究所第一个修缮专项。研究所距离黄河三角洲站400多公里,单程要5个小时。高玲瑜的腰部有伤,坐车时间长了就疼痛,他就用一个靠枕垫到腰部,忍着疼痛坚持到台站施工现场检查指导工作。
项目实施过程中,高玲瑜先后10余次往返试验站,组织讨论设计方案、视察项目进度、检查工程质量。台站工作人员和高玲瑜开玩笑,要给他排一个值班表,定期来试验站值班,那时,高玲瑜笑着说“等过两年退休了来试验站看大门”。
台站修缮项目完工后的2021年春天,高玲瑜带队来修缮完的果树岛种下了苹果树、桃树、杏树、海棠树等各种果树,盼望着来年赏花采果。
台站工作人员说:“如今,岛上枝繁叶茂,花果飘香,却再也看不到高书记忙忙碌碌的身影……”
润物无声 创建温馨家园
烟台海岸带所筹建期,为提升人才引进的吸引力,研究所建设了职工楼,形成了拥有两栋职工公寓、一栋学生公寓的生活区。看着园区内有了“小海岸带”的身影,高玲瑜说,该建个小广场了,让孩子们有玩的地方、老人们有健身的场所,安居才能乐业。
于是,按照高玲瑜的细心规划,2016年,园区小广场建成。广场建成,高玲瑜又说,环境太单调了,要让园区四季有风景。于是,园区内春有海棠、夏有绿竹,蔷薇环绕、玉兰芬芳。
每天早晚,高玲瑜总喜欢在园区“散步”,看看园区的草木,看看园区的人。他常说烟台海岸带所就像自己的家,家里的东西要常用常修,家里的人要常看常问。每年新职工、新生入所培训,无论多忙,他都会精心准备一场报告,“信念、勤劳、善良、坚强、诚信”总会在他的报告中体现,因为他就是这样的人。
研究所的党建工作、人才工作、建设工作,都是高玲瑜的日常工作,为此,他常常调侃,自己的头发都被工作磨没了。
职工们有困扰,总愿找书记说说,常常是苦着脸进,笑着脸出。高玲瑜说,他愿做职工的“垃圾桶”,帮大家排解压力,帮大家找回信心。
高玲瑜经常说:“职工相信你,才愿意找你解决问题。哪天没人理你了,说明事没干好,没把职工放心上。”
自从得知肺部出现纤维化,他就像在跟时间赛跑,为他热爱的烟台海岸带所建设尽最大的力量。2021年11月,高烧给高玲瑜脆弱的肺部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在呼吸不畅的情况下,高玲瑜挂念的仍是烟台海岸带所在东营的合作项目,他说,等等,再等等,等任务落地了就去看病。
疾病没有给他以宽容,亲人的呼唤也没能阻止他的离去。带着万般不舍,他离开了这个眷恋和深爱的世界。
愿做舞风一霜葭,甘尽汗血应众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