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学科分类的不断细化,当前的科学问题已经无法仅靠单一学科解决。学科之间逐渐在交流融合中实现了交叉创新。
近年来,交叉学科、交叉创新报道屡见报端,如“交叉学科将成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成立第九大学部:交叉学科”等。
但交叉学科并不是简单的几个学科“拉郎配”,也不是成立几个交叉研究院就能解决的事情。须立足本学科,着眼于解决科学问题,吸收其他学科的精华,进行科学研究与创新。
不过,任何创新工作的开展,都意味着打破常规,而这个过程势必有犯错与失败。这就需要我们营造一种有利于学科交叉发展的学术氛围,而不能只停留在“扛大旗”“喊口号”的阶段。否则,很容易将“创新的种子”扼杀在萌芽之中。
同时,对于交叉学科的同行评议也需要采取一些创新的做法,不能按照过去的机制进行评判。比如,在评审专家的选择、评审的过程与周期、更多的申诉机会和渠道、评审专家的培训等方面进行改革完善。而不能简单按照“固有”的标准,使得交叉学科、原始创新工作“水土不服”。
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多学科背景的人才,持续为交叉学科提供原动力。我们至少应该在本科阶段就开始培养具有“数理化生医文”多学科知识背景的优秀学生,为交叉学科发展储备力量。
当然,学科交叉不能仅靠几个科学家的兴趣、几个科研院所的联手,还需要国家层面给予重视,除了投入相关经费,还要出台相关政策,才能满足科技兴国、原始创新的需求,最终实现我国科技的自立自强。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