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扬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3/11 14:23:11
选择字号:
全国政协委员周向宇:“知而不言,不忠”

 

“与 2018 年我第一次履职政协委员时相比,国家对基础科学研究重要性的认识有了大幅提高,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发展局面有了很大改善。”亲眼见证并亲历这些变化,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周向宇由衷地感到欣慰。

周向宇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是基础数学之核心前沿领域“多复变”研究的学术带头人。2018 年 1 月,他成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第一次提案时,周向宇从基础研究发展困境出发,提出了“无用之用”的科学研究在构建科学知识体系方面十分关键,只重视“有用之用”,而无视“无用之用”,是不可能成为科技强国的,他呼吁“建设成为科学知识体系构建的强国”。

“无用之用”的基础科学研究,其研究对象往往是抽象的,目的与实际无关,可能只是基于科学家的兴趣或科学内部发展的驱动。周向宇认为,古人所说的“探赜索隐, 钩深致远”“格物致知”,道出了科学研究的真谛,即从已知,探索深奥、隐秘、深远的未知,以获新知。

对于从事基础数学研究30余年的周向宇来说,他深知基础科学研究的重要性。他说,基础科学研究是科学知识体系的重要基础,没有基础科学研究就没有科学知识体系, 而科学知识体系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其构建对于高质量的科学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等意义重大,现代文明发展已充分证实这一点。

4年来,包括周向宇在内的不少人的呼吁得到了回复。党和国家领导人为“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指引方向,相关部门频频发放政策“福袋”,从事基础科学研究的科研人员们也深感“春天来了”。

不过,我国的基础研究仍有较大进步空间。

周向宇特别提到要“打破专业屏障”,他的科研人生就曾深深受益于此。

上世纪 90 年代,周向宇在世界数学研究中心之一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攻读俄国科学博士,该所“包罗万象”,有力学、统计物理、量子场论等许多非数学学科。只要你感兴趣,可以接触到许多你想学的知识。

当时,他接触到了源于量子场论、悬而未决的多复变难题“扩充未来光管猜想”, 该问题曾被许多顶尖数学家思考过。受华罗庚多复变学派的影响,受斯捷克洛夫数学研究所多学科交融氛围的熏陶,他能够不局限于传统方法,而是发现、引入了跨分支的新联系、新方法,经过多年不懈努力,实现了“从 0 到 1”的突破,最终解决了该难题, 获得了俄国科学博士,被公开评价“获得了新知识!”。

“我们应该非常强调数学分支之间以及跟其他学科的联系。”周向宇告诉《中国科学报》。然而,他发现,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中专业细分,导致专业之间产生了无形的“屏障”。“事实上,科学知识体系是没有边界限制的,针对创新驱动发展中的卡脖子问题, 应在相关理工科专业加大学生对数学学习与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扩大学生的视野,从而培养一批高水平数学及跨专业急需人才。”

他还希望,人们能够普遍认识到从事科学知识体系的建设工作是充满荣誉感的,优秀的年轻人应该更有自信从事基础研究,传承“向科学进军”和“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

4年的政协委员之路,周向宇的每一份提案都紧紧围绕着“基础研究”、“提高青年人才待遇”与“构建科学知识体系强国”,他不断思考、完善,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建议,更有操作性的方案。

如果说数学家是周向宇的本职,那么,政协委员的身份则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用韩非子的“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有了这样的平台, 应该秉持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把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来,为国家高质量发展、为人们有更美好的生活建言献策。”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大规模基因研究重绘开花植物的生命之树 彭慧胜院士团队把“充电宝”做成衣服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