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高校体制中,系(Department)是一所大学最小的教学与研究单位,也是最小的学术组织。那么,何人可以担任系主任、他们有怎样的特点等,或许是很多人感兴趣的话题。
最近,哈佛校报刊登了一篇《哈佛系主任是怎样炼成的》文章,该文统计了哈佛全校40余位系主任的有关情况,有些新的发现很有趣。其中的一些经验,或许可以给中国高校带来一些启示。
哈佛系主任的三个特点
哈佛大学的系是学院下面的教学实体,也是最小的学术单位。哈佛非常重视系主任的选拔与管理。根据哈佛文理学院所下发的系主任手册,系主任负责开发本科和研究生课程,监督教员的招聘和晋升,管理部门预算,并解决争端。由此可见,哈佛系主任所承担的工作,大多是我国高校中学院院长所承担的责任。那么,哈佛的系主任是如何选拔出来的?任期多久?
就系主任的选拔而言,在文理学院,院长向相关系发出邀请函,请各位教师推荐人选,最后由院长进行任命。
就任期而言,每个系对于系主任的服务期长短的规定,并不完全一致,大概在3年左右。通常任期两届,偶尔也有三届的。
根据哈佛校报的调研与问卷,他们发现哈佛大学的系主任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有长期的任教经验。据调查,在哈佛文理学院的40名系主任中,近一半在哈佛获得终身教职,近3/4在哈佛大学任教超过15年。
其次,良好的学术声誉。据分析,哈佛系主任的职业生涯往往很稳固,许多人在哈佛度过了大部分的学术生涯。
再次,有较好的管理能力。在哈佛,能够担任系主任,既是对一位学者学术地位的一种认可,更是对其管理能力的一种考验。
大牌学者为何不愿担任
虽然担任哈佛大学的系主任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但也不是所有学者都愿意担任。
能够担任哈佛系主任者,自然都是一些知名学者,但我们也知道,在哈佛,凡是教授,在各自的领域中哪个是不知名的学者呢?因此,我们在看到一些知名学者担任系主任的同时也会发现,还有很多大牌学者并不愿意担任系主任,究其原因,大概有二。
第一,繁忙的系部事务会占用个人太多时间。在哈佛校报的采访中,不少系主任表示,这个职位需要做大量的行政管理工作,会占据一位学者很多的研究工作时间。
曾在2005年至2008年担任系主任,且于2019年再次担任系主任一职的哈佛音乐系主任蒙森就不无幽默地说道,“这是一项繁重的工作,所以当被任命为系主任时,你总是左右为难,我应该祝贺你还是向你表示哀悼?”事实上,哈佛系主任既要承担非常繁重的系务工作,也要注重与系内外的学者甚至是群体保持良好的私人关系。2013年,我在哈佛做高级研究学者时,曾经与该校英文系系主任辛普森做过交流,他和我说有大量的工作要做,经常感到疲惫不堪。
第二,对于很多哈佛学者而言,他们更看重自己的研究兴趣。蒙森强调说:“有时候,系里愿意担任系主任的人并不多,很多人更愿意去做他们的研究。”有时候,甚至因为教授们对自己的学术更感兴趣,使得学院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来担任系主任职位。也因此,少有哈佛的大牌教授担任系主任。
我们知道,哈佛的校聘教授是最高级别的教授,也是一个教授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但哈佛校报的采访显示,到目前为止,只有一位校聘教授——历史学家安·M·布莱尔担任系主任,还是刚刚从今年7月份开始担任的。哲学系系主任霍尔说,作为系主任,很难不牺牲个人的研究时间,因为你得去解决冲突和问题,去处理各种引发冲突的情况。在某种程度上,这一切都是不可避免的。
如此说来,仿佛是在指责这些哈佛教授过于自私而不愿意为他人服务,事实上并非如此。正如霍尔所说,虽然他用于研究的时间确实比过去少多了,但他很高兴有机会为自己的系服务。身为系主任,这是一件很重大的工作,也是一项有意义的工作。
我国高校应重视遴选系主任
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大体与世界上大多数高校的设置相同,即在各学院之下设置系。一般来说,在我国高教体制中,大多数高校的系(或称教学部)都是最小的学术单位,但也有些高校在系下面还设有“教研室”,据称这是我国沿用苏联高等教育体制的一种做法。
应该说,上述两种架构的设立各有利弊。将系设为最小学术单位利于系的统一管理,利于教师间开展合作,也便于与大多数国外大学的系进行对等交流。而在系之下再设教研室则有利于形成不同的课程群组,也利于相同或相近的课程群体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总体来说,我个人倾向于将系作为最小的学术团队,因为一方面,这是目前世界上大多数高校的通行做法,如此设置系有利于我国高校对外的交流与合作;另一方面,作为一个整体,系内部的管理与协调相对更合理,也更容易一些。对于一个学术团队来说,教研室的设置显得过于狭小,也不利于与系其他教师之间开展合作与交流。
但就目前来说,我国高校中的系管理中存在着一些更大的问题,需要引起高校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首先,要重视系的管理。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都非常重视学院的管理与建设,但对于学院之下的系的管理则大都交给了学院。我认为,这样的管理模式虽好,但因为学院负责人、财、物,而系并无这样的管理权力,所以后者就变成了一个单纯的教学单位,成为出人、出力的地方,甚至连完整的教学团队都算不上。这既不利于发挥各个系教师的积极性,也不利于学院的管理。国内高校提倡多年的工作重心下移,现在大都集中在学院层面,并没有下移到系层面。
其次,要强化遴选系主任的机制。据我观察,我国高校在遴选学院之下的系主任时,大体上有如下几种方式:一种是轮流制,这适用于一些人数较少的系,大家轮流来做系主任;一种是选举制,由各系教职员工共同选举,选上谁就是谁,此后再经学院任命或者宣布一下,系主任就走马上任了;一种是任命制,由学院在广泛调研、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任命系主任。当然,这几种方式各有利弊,并无优劣之分,找到适合各高校自身特点的方式,使系主任能够发挥自身才能,从而带领大家发挥主观能动性更为重要。
再次,要选拔或推举优秀学者担任系主任。从现状来看,无论是在高校的层面,还是在学院的层面,大都缺乏对系主任的选拔、管理与监督机制,而一个系的职责并不分明,比如变成了单纯的教学人员的组织。这就导致出现如下一些问题——有些优秀学者不愿担任系主任,也就无法发挥他们的引领作用;有些学者长期担任系主任,思想方法早已陈旧过时,但因为资历摆在那里,其他人也就听之任之,导致系工作难以推进;有些系则因为各种原因,大家都不愿意做系主任,导致不得不选拔非常年轻甚至是刚入职的青年学者担任系主任,而这些被“逼上梁山”的青年学者同样感到为难,仅起到了传声筒的作用,起不到系主任所应起到的引领作用。
总之,系作为一所高校最小的教学单位,就像是一所大学的地基,应该充分发挥其强大的地基作用。在各个高校进行“双一流”建设的征途中,只有确立了一流的系,才会有一流的学院,也才能有一流的大学。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