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金晓璐 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8/19 17:41:11
选择字号:
中山医院庆祝中国医师节

 

“这次疫情中我不幸被感染了……是你们中山医院的医护人员给我治病,像自家亲人一样照顾我、护理我,是你们不放弃,仔细观察,严格治疗,帮我捡回了一条命!” 8月19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举行庆祝第三个中国医师节大会。中山医院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医师节礼物——感动亿万人的“落日余晖”照片的主人公之一王爷爷发来感谢视频,他回顾了自己在武汉接受治疗的过程,并激动地表示,是中山医院医护人员的不离不弃,尽心治疗才使自己顺利康复出院。如今已康复在家4月余的他在视频中为中山医院援鄂医疗队献上小提琴曲,再次致敬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你们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人,我想你们,非常感谢你们!”

当天,“落日余晖”照片的摄影作者甘俊超也来到现场,并被授予“中山医院荣誉志愿者”称号。说起这张“网红”照片的创作过程,他坦言:“当时我只是一个随行的志愿者,平常会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帮忙,负责护送病人转运等工作,我只是带着当地人的真情按下了快门,没想到却因此而红遍了全中国。”

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上海医学院党委书记袁正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书记汪昕,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樊嘉等医院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葛均波,院党委委员,业务科室、各职能部门负责人,援鄂医疗队队员代表、援公卫队员代表等以及支部党员代表200多人参加大会。会议由中山医院党委书记李耘主持。

会上,樊嘉表示,新年伊始,疫情来袭起,“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的医者担当始终贯穿“中山人”的各项工作中。中山医院派出了上海第一位驰援武汉的专家钟鸣,成立了上海第一支整建制接管武汉当地医院的医疗队,创新成功、转化、生产并已投入使用第一个武汉前线的“金点子”发明——一次性医用防护鼻罩,第一家在武汉前线开设床旁救治教学公开课程……在武汉、在上海公卫中心、在北京、在新疆等抗疫一线,处处可见中山人的身影。一张一起看日落的“网红照片”全网刷屏,让人们感受到了美好和希望,提振了抗疫胜利的信心。在那些艰难的日子里,医院医务工作者用精湛医术与人文关怀,接力守住了生命的火种。

袁正宏肯定了在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中山医院在医疗救治、援助帮扶、科研攻关、科普宣传等多条战线上全线发力,为抗击疫情取得阶段性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一批又一批的中山医务人员参与医疗援助,白衣执甲、逆行出征,在抗疫前线留下了“中山标准”和“中山精神”,充分践行了救死扶伤、护佑生命的医者初心。

中山医院副院长朱畴文主持“创新助力抗疫 仁心汇聚力量”论坛,重症医学科罗哲副主任回顾了在武汉抗疫期间,在朱畴文领队的带领下,在前线注重管理、钻研诊疗、发扬人文精神;医务处处长孙湛介绍了在上海大后方,医院如何“弘扬抗疫精神,护佑人民健康”的创新做法,在疫情期间持续改进和加强发热门急诊管理、推进核酸检测工作、做好院科两级管理,以及疫情防控的对外援助工作;呼吸科主任宋元林分享了在新冠疫情下的科研创新经验,以及今后在疫情常态下如何开展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管理思路。呼吸科医生沈勤军家庭,护士冯佳楠、陆嘉楠家庭介绍了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中山情怀;院办主任杨震分享了《抗疫工作中的“衣食住行”》……正在援藏的陈巍峰医生、吴威医生、胡家昌医生、陆树洋医生,以及援摩洛哥许雪峰医生发来视频,介绍了他们在当地工作的感悟,助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将“中山精神”传承与创新。

汪昕指出,回望中山人走过的路,是从历史中汲取经验,进一步弘扬抗疫精神的道路。希望全院医务工作者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崇尚医德、钻研医术、秉持医风、勇担重任,努力促进医学进步,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作出新贡献。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