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科瞿旭东副主任医师、张雯副主任医师在颜志平教授指导下,总结分析了近两年来接受以门静脉支架联合放射性碘-125粒子条植入为主要治疗手段的肝癌门静脉癌栓病例,并借鉴门静脉癌栓日本分型和国内程氏分型,提出了一种能满足肝癌门静脉癌栓临床介入诊疗需要的全新分型方法——上海中山介入分型,同时针对各种分型提出了治疗策略建议。该研究论文近日发表于《中国临床医学杂志》。
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恶性肿瘤第4位。随着大众对健康体检的重视以及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团队对肝癌早诊断的试剂盒的应用,使部分患者可以实现早发现早治疗。
但是肝癌发病隐匿,相当一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其中门脉癌栓就是晚期肝癌常见的恶性征象,一方面癌栓堵塞门静脉,影响肝组织正常的门静脉灌注,造成门静脉高压,增加了消化道大出血风险;另一方面,肿瘤侵入血管,增加了远处转移机会。
门静脉癌栓是肝癌临床治疗的难点,是影响肝癌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子。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介入科在王建华教授带领下,就非常重视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综合介入治疗。2008年初,颜志平教授在国内外医学界首先提出了“血管内近程放射治疗门脉癌栓”的理念并研发设计了“一种植入性碘-125放射性籽源条”,获得国家专利。碘-125粒子条联合门静脉支架腔内治疗门静脉癌栓取得显著疗效,使我国门静脉癌栓治疗有了突破性的进展,跃居世界先进水平。
目前临床常用的门静脉癌栓分型有日本分型和中国程氏分型,相对于日本门静脉癌栓的VP分型,程氏分型将微血管癌栓单独列出(为I0)并将临床上难以区分诊断的VP1和VP2合并为I型,将包含多级门静脉的VP4型细分为III/IV型,尤其是突出了肠系膜静脉内癌栓(IV型),有较好的临床预后评估的相关性和治疗方法的选择。这两种分型更适合外科手术及综合治疗计划制定。随着近年来介入科门静脉支架联合碘125粒子条治疗门静脉癌栓工作的开展,临床上迫切需要一种能满足介入治疗的分型方法。
瞿旭东表示,这种分型不仅仅从形态学上考虑到门静脉癌栓分布的范围,更关注到癌栓近远端门静脉通畅情况、正常肝脏组织的血流灌注以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对门静脉癌栓介入治疗方式的选择有指导性价值,有利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使肝癌门静脉癌栓患者获得更好地治疗效果。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2025/j.issn.1008-6358.2020.20192181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