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维维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0/3/17 15:15:49
选择字号:
全球会议转向网络?科学家喜忧参半

 

 全球范围内很多会议已被取消。 图片来源:《自然》

今年注定是不寻常的一年,甚至可能是科学家不再参加实体会议的一年。

随着新冠病毒在世界范围内蔓延,为阻止病毒的传播,全球广泛采取了前所未有的措施。被取消的科学会议的数量正在上升,研究人员正在想方设法寻找替代方案,来分享他们的工作,并与合作者互动。

其中一些讨论甚至促使研究人员重新思考会议的概念。

一些学者表示,这一转变可能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的呼吁,即让更广泛的研究人员更容易参加会议,比如来自资源缺乏的大学和身有残疾的研究者。许多研究人员还担心乘坐国际航班会增加碳足迹。

那么,没有会议的一年是否会成为可能?科学家对构建新的交流网络有何看法?3月16日发表于《自然》的一篇文章就此采访了不同国家的科学家。《中国科学报》对此进行了梳理。

感染的风险

随着冠状病毒疫情的恶化,数十场会议已经被取消,其中包括美国化学会(ACS)在宾夕法尼亚州费城召开的春季会议。由于很多人担心潜在的病毒传播,ACS上周取消了春季会议。

这样做的必要性显而易见,任何被感染的与会者都有将病毒传染给世界各地同行的风险。 2月26日,生物技术公司Biogen在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召开的一次会议与70例新冠确诊病例有关,这还只是在马萨诸塞州的传播。为了阻止病毒的传播,世界各地都不鼓励或禁止公众集会。

许多组织者和参与者都把在线平台作为分享工作的一种方式,创建了虚拟会议,至少模拟了实体会议的某些部分。阿根廷巴里洛切原子中心的物理学家Ezequiel Ferrero说,这些可能是转向更容易访问的会议的开始。高昂的费用意味着Ferrero无法前往科罗拉多州丹佛市参加本月初举行的美国物理学会(APS)3月份的会议。但就在3月2日原定会议开启的两天前,这场有1.1万人报名参加的会议突然取消了。

Ferrero说,一些APS分支已经开始讨论建立虚拟社区的方法。他们中的许多人迅速搭建了平台,召开会议虚拟分会,邀请演讲者通过网络摄像头进行演讲,或将演讲内容上传到网上资料库。以前没有坐飞机去过丹佛的研究人员发现,他们可以远程参加三月份APS的虚拟会议。Ferrero说:“我以前都没参加,突然间,我参加了。”

“要说有什么区别的话,那就是演讲的质量更容易看出来。”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的物理学家Karen Daniels说,“没有人的脑袋挡你的视线。”Daniels是推动软物质物理学在线讨论的先锋,他说,在重新安排会议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但一切都进行得很顺利。她组织的一场虚拟会议有大约100名参与者。

包容性优势

这些并不是唯一的好处。“我们有很多理由开虚拟会议。”Daniels说。一些残疾科学家无法进入的会议场所,健康方面的考虑、儿童保育的缺乏以及旅行的限制,最终都可能使潜在的与会者远离实体会议。Daniels说,“这可能会说服我们”尝试一下虚拟会议。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行星科学家Divya Persaud说,所有这些因素都意味着人们对其他会议设置有“很大的兴趣”。她和伦敦大学学院空间科学社会学家Eleanor Armstrong获得了该校的一笔资助,将在5月举行一次名为“语境中的空间科学”的实验性虚拟会议。这次会议的目的是提高可访问性,减少研究人员的碳足迹,并比传统会议拥有更广泛的受众。与会者将提前观看录音讲话,然后在会议当天加入在线对话。Persaud说,对这次会议计划的反应非常积极。

她也指出,会议正在进行的许多调整,比如引入虚拟会议,是残障人士多年来一直呼吁的调整,而让这些调整成为现实的是一场全球健康危机。“这是一件喜忧参半的事。”她说。

俄勒冈州波特兰市的定量生态学家Juniper Simonis同意这一观点,他是一名活动家,也是一名残障科学家权益保障的拥护者。他们指出,像1990年《美国残疾人法》这样的法律框架本应确保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合理的照顾。Simonis说:“在听取和响应这些要求方面,会议需要做得更好。”

然而,正如会议组织者所发现的那样,做出这些改变,尤其是在短时间内改变,并非易事。欧洲地球物理联盟(EGU)大会定于5月3日至8日在维也纳举行,会议领导人正在制定应急计划,以防大会被取消。“很难在线重现像EGU这样的大型会议的体验。”利物浦英国国家海洋学中心研究海平面变化的Joanne Williams表示,“我希望充分利用我们已经投入的工作。”

那些打算参加本周在得克萨斯州伍德兰兹举行的月球与行星科学会议的人发现,当会议于3月4日取消时,他们也同样手忙脚乱地寻找替代方案。“大多数人的回答都是‘好吧,那就在网上开个会吧。’”Horst说,“你不可能突然就把会议放到网上。”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备受科技巨头青睐 下一代地热来了 变暖加速喜马拉雅高山树线向高海拔扩张
“双星合璧”制造人工日食 研究或摆脱光子时间晶体对高功率调制依赖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