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会专家回答记者提问(主办方供图)
“尽管疫情改变了诊疗模式,但无论是接受放疗、化疗还是手术,乳腺癌患者所接受的治疗总量是不变的,调整的只是顺序和细节内容的安排。”前不久,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召开的“粉红十月”媒体与专家交流座谈会上,云南省肿瘤医院教授聂建云指出,针对乳腺癌的治疗到底是先手术再化疗、内分泌治疗,还是先内分泌治疗、化疗后再手术,学术界一直未有定论。“而疫情让我们被迫执行了不同的顺序模式,这也进一步推动了临床实践的探索。 ”
对此,作为放疗科医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教授陈佳艺也深有体会。她表示,新冠疫情对诊疗模式的改变在于把长疗程变为等效的短疗程,尽管这一方案有很多科学依据,但多年来一直无法有效推动,而新冠疫情使短疗程方案得到了患者和家属的积极呼应,也促使了等效的情况下疗程尽量缩短。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情为互联网医疗空前发展也创造了条件,患者和医生之间的互动频度空前,未来可能成为患者管理新的模式。基于此,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乳腺肿瘤科将2020 第一季度的早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情况与2019年同期做了对比,最终发现,2020年1月患者的发热比例和感染比例都较2019年低。该科室主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乳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江泽飞指出,这可能源于疫情期间的患者自我保护和医生的药物使用方案变动,尤其是对骨髓相对风险较低的治疗方案保障了患者的安全。
事实上,新冠疫情的确为线上诊疗打开了“一扇门”。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教授殷咏梅表示,很多乳腺癌患者因新冠疫情无法到院就诊,但无论多学科诊疗(MDT),还是患者教育,网络诊疗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从医30年来从未有过的体验。并且,医生之间临床实践、学术研究的交流也通过网络形式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对此,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教授潘跃银也深有感触。他表示,疫情推动了线上MDT的开展,方便了各地专家在线上为同一患者进行病情的讨论,可以很好地对线下形式进行补充。
“但是线下医患之间的情感交流是线上永远无法解决和替代的。”江泽飞呼吁,今后医院应保留长期使用内分泌治疗患者的三个月的长处方制度,在确保患者安全有效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患者来医院次数。同时,他也呼吁商业保险在内的各级医保联动,以丰富便捷的物流服务为依托,开发药品配送制度,在减少患者到医院频次的同时,确保长期安全有效的治疗。
版权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科学报、科学网、科学新闻杂志”的所有作品,网站转载,请在正文上方注明来源和作者,且不得对内容作实质性改动;微信公众号、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转载请联系授权。邮箱:shouquan@stimes.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