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黄辛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9/28 22:26:00
选择字号:
上海科普大讲坛讲解《沉舟出沧海—“南海I号”探秘》

 

“南海I号”这艘迄今为止发现最大、最完整的宋代船只为何沉没?船内打捞出的珍贵物件浓缩了怎样一段南宋经济、科技及文化史?9月28日,题为《沉舟出沧海—“南海I号”探秘》上海科普大讲坛第133讲在上海科技馆举行。复旦大学文博系教授、前广东省博物馆馆长魏峻和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副理事长、原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詹长法,分别围绕“南海I号”沉船整体打捞和出水文物的科技保护展开演讲与对谈,与观众一同揭开一段封尘海底的历史。

魏峻首先带领观众跨越时空回到八百年前的南宋,以一种全新的眼光打量这个社会繁荣、海上贸易大发展的时代。价值连城的“南海I号”沉船是生动的时代缩影,沉船中18万件出土精品文物内容涵盖瓷器、铁器、丝绸等,精美的器物反映了当时高超的科技工艺和艺术审美;船内的生活舱结构和物件装置,也从另一个角度折射出南宋时期航海生存条件现状以及人们的生活智慧。除了还原“南海I号”的时代背景和整体情况外,魏峻也结合亲身参与沉船打捞的经历,向观众再现沉船出沧海的现场情形。

詹长法是一位跨界文物保护专家,学分析化学专业的他在机缘巧合下转型加入文保领域,手中的器材也从化学试剂转变成各类文物。詹长法于2011年加入“南海I号”沉船现状评估与发掘保护预研究项目,他详细为观众介绍了项目中针对沉船打捞后出水文物的保护、船体处理等情况,以及大家感兴趣的出水陶瓷器、金属器的保护修复方案。同时,作为学习西方文物修复技术的先驱之一,詹长法也向大家讲述了自己在罗马修复中心进修的趣闻轶事,以及科学技术与文物修复两者之间的观点和想法,希望未来能有更多人投入到运用科技实现文物新生的事业中来。

两位专家生动详实又风趣幽默的报告,引起观众共鸣,也获得阵阵掌声。讲座结束后,有观众表示通过专家的介绍,这艘象征南宋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古沉船仿佛向我们徐徐驶来;也有观众表示,这次报告不仅让我们更深入了解了沉船的始末,专家深入浅出的演讲也让我们从科技与文物的新角度,理解了文物保护背后的故事。

据悉,上海科普大讲坛由上海市科委指导,上海科技馆主办,上海科学传播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上海科普发展教育基金会支持。目前已举办133场,邀请了两百余位海内外科学家进行精彩演讲,逾三万名听众到现场聆听。

 
 打印  发E-mail给: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