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现场
6月20日,2019(第十届)健康中国急救公益论坛在北京举行。本届论坛以责任•重构未来——守护生命•从心开始为主题,围绕“心脑血管急救体系的建立”“社区和家庭在急救生命链中的重要性”等议题展开讨论。
心脑血管疾病是我国居民第一死因,发病率和死亡率在过去20年持续上升,同时还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多并发症”的特点,因此不仅要加强公众的预防意识,还应尽快建立心脑血管急救体系,以减少致死、致残不良事件发生。
“心脑血管急救体系建立,可有效防范和救治心脑血管疾病意外。”中国医学救援协会会长李宗浩提出,建立心脑血管疾病急救体系,尤其是院前的急救设置点,不仅可以提供快速诊疗通道,还可以通过多学科协作医疗模式,依照规范化的诊治流程,实现早期快速诊断、危险评估分层、正确分流、科学救治和改善预后,进而缩短救治时间,提高救治成功率。
但遗憾的是,我国当前的急诊救治在院前、院中、院后的衔接并不理想。
“应急医疗绝不仅仅是医生的事情,一旦患者出现紧急情况,身边的人更为重要,如果第一目击者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将会大幅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原国家卫生部副部长殷大奎指出,在大救援观念下应建立“第一目击者”群体,包括警察、公共场所服务人员、教师、消防员等。
不过,相关调查显示,我国仅74.70%的公众对急救知识有部分了解,18.30%对急救知识完全不了解。
采访中,专家认为,社区也是理想急救体系的重要环节。在社区内建立智能急救站,居民可通过身份证验证或手机扫码的方式,快速取出急救站内的设备免费使用,快速实施救助。同时,社区内也可以为居民进行心肺复苏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普及。
事实上,“健康中国家庭急教员培训计划暨平安家庭急教自救互救五防工通程公益行动”就是通过在社区建立标准化公共应急防灾减灾急救互救科普基地——“社区共享安全岛”“公共空间科普e站”等培养心肺复苏自救互救志愿者培训导师,建立包括防心梗、防中风、防摔倒、防灾害以及儿童安全防护五个方面的“家庭急救员”志愿者队伍。
据悉,健康中国急救公益论坛已经在全国开展急救、自救、互救公共安全科普主题活动20000多场,共有200多万人接受了心肺复苏技能教育培训,直接受益家庭达100多万户,免费发放急救互救科普读物200多万册、免费发放急救药盒及急救药包100多万个、免费发放个人急救信息卡200多万张、其中参与急救科普培训的医疗专家达500多人、全国家庭急救员培训志愿者达20000多人。
“急救公益是没有尽头的,我们会根据未来公共社区急救环境下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急救项目,用心守护每一个生命。” 北京雪中金康复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王家起表示。(张思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