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I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新挑战 |
——专访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 |
弗朗西斯·高锐接受专访 国家知识产权局供图
■本报见习记者 韩扬眉 记者 李晨
“你提了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在4月26日“世界知识产权日”前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弗朗西斯·高锐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很高兴地对记者提出的人工智能(AI)将如何影响知识产权保护的问题作出了回答。
其实,这是高锐本人非常关注的话题。他认为,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保护之间的关系密切且至关重要。
一方面,人工智能作为一种技术手段,已经开始应用于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随着全球知识产权的申请量不断增加,人工智能技术可帮助专利注册审查,提高搜索效率及减少人力工作量。
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能促进和保护基于人工智能的创新,2018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知识产权申请量大幅增加。
高锐表示,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是数据,因为人工智能应用程序的质量取决于算法能够访问的结构化数据的数量。全球不同国家从不同层面关注数据保护,出台了包括数据本地化、数据资源流动、个人隐私保护,以及数据诚信、安全性和数据竞争等方面的政策和立法,但目前还没有全面的关于知识产权与数据关系的立法。
因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和争议。“数据的所有权是谁?在什么情况下,谁有权访问数据?这很难界定。”高锐说,我们必须认识到产权是一个非常开放和灵活的概念。目前,很多平台从其他人的数据中获取利益,未来,在数据商业化中,更精确地区分权利和义务,将是政策关注的焦点。
此外,人工智能创作的诗歌、音乐等作品是否享有著作权?专利权归谁?人工智能如何影响知识产权制度?在高锐看来,目前这些问题并没有答案,“我们正处于一个试图理解‘真正的问题是什么’的阶段,一切还是探索的起点。”
此外,高锐在专访中还表示,中国近年来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成绩卓著,过去40年来中国持续的政策决心、支持知识产权保护领域的多边合作等经验值得与其他国家分享。
“中国知识产权体制改革经历了一个非同寻常的历程,中国已成为全球知识产权创造与保护的典范和领导者。”他说。
中国先后颁布实施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等一系列重要政策。此外,还建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法庭,推进专利法和商标法的修订,极大地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科技创新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领导层一直把科学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置于战略重点,这是任何国家都需要关注的第一要素。”高锐称,“对于这样一个庞大而多样的经济体来说,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成就令人印象深刻。”
高锐表示,中国正努力让全社会认识到从实物资本向知识资本转变的重要性,以及知识产权在促进传统制造业向机器人、自动化、研发创新转变过程中增值的重要性。“这对世界其他地方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经验。”
《中国科学报》 (2019-04-26 第1版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