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卉 来源: 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9/4/2 10:05:05
选择字号:
分类框架有助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

 

本报讯(记者王卉) 如何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近日,我国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傅伯杰、李静海、侯增谦等从系统角度出发,解析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复杂关系,将可持续发展视为社会多部门共同合作的结果,通过协调人类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关系加以实现。其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分为基本要素、目标和治理三类。相关论文近期在线发表于《国家科学评论》。

2015年9月,193个国家共同签署的《改变我们的未来: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正式提出了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项具体目标。

在傅伯杰、李静海、侯增谦等看来,这些目标是相互联系的整体,既有相互促进,也有彼此竞争;既不能逐项割裂独立完成,也不应该盲目追求同时实现,需要系统梳理逻辑关系,整体并且有区别地实现。已有的研究分别从“联结途径”“相互作用程度”“网络分析”“可持续发展目标模型”“执行手段”等五个方面对各项目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但缺少系统且全面的整体考虑,通常仅仅分析各项目标的协同和权衡关系,忽视了17项目标的整体性特征。

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傅伯杰解释,可持续发展目标中涉及的基本要素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包括零饥饿、饮水安全、清洁能源、水下生物和陆地生物;目标则是指在满足生态条件的基础上,对精神和物质条件的进一步追求,包括无贫穷、健康与福祉、优质教育、性别平等、经济增长、减少不平等及和平与正义;而治理则是一系列重要的协调措施,从而确保基本需求和预期目标的实现,包括基础设施、可持续城市、消费与生产、气候行动和伙伴关系。

总体来看,傅伯杰表示,基本要素注重减少资源浪费、提高资源效率,更受益于自然科学的进步以及技术手段的革新;而目标实现则更注重改变商品和服务的分配模式和减少不平等现象,更依赖于制度设计,即社会科学以及伦理道德的贡献;治理是为了协调基本要素和预期目标的内部关系,并保障两者均衡的实现,需要通过跨学科手段来促进实施。

该研究提出的分类框架有助于从整体上解析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之间的复杂性,对于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联合行动和加快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落实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关论文信息:https://doi.org/10.1093/nsr/nwz038

《中国科学报》 (2019-04-02 第1版 要闻)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