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阮煜琳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8/4/21 17:38:20
选择字号:
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

 

中新社北京4月21日电 (记者 阮煜琳)历经164天、总航程3.8万余海里,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各项考察任务21日返回上海。期间,完成中国首次南极阿蒙森海综合调查,首次在南极发现了海底热液与冷泉并存的现象等,取得多项突破性考察成果。

在南大洋调查中,考察队围绕国际关注的海洋微塑料、人工放射性核素、海洋生态系统等热点问题,在南极半岛海域、普里兹湾、戴维斯海、罗斯海等海域及沿“雪龙”号航线开展了业务化调查。在南极半岛海域和戴维斯海首次检测出微塑料,获取了普里兹湾冰间湖和埃默里冰架前缘海域为期一年的长期连续观测数据。在罗斯海采集海底地形数据4260公里、海洋重力数据4260公里和海洋磁力数据580公里,完成了水深资料空白区6000平方公里的全覆盖海底地形勘测。

首次在西风带海域阿蒙森海51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开展海洋站位综合调查,完成了5个断面37个站位的全深度、多学科综合调查,共横跨12.7个纬度,总长达1420公里,这是中国南极考察史上最长的全深度海洋综合观测经向大断面。

考察队在阿蒙森海中部海域开始了上层沉降颗粒物的时间序列捕获,在阿蒙森海陆架区实施了首次地球物理调查,采集海底地形数据2200公里、海洋重力数据2200公里、海洋磁力数据320公里,完成了水深资料空白区1800平方公里的全覆盖海底地形勘测,为探索南极“前世今生”积累了宝贵数据。

本次南极考察首次实现“雪鹰601”固定翼飞机运载大规模人员进出南极中山站。在科研观测方面,“雪鹰601”共完成19个架次的飞行观测,累计飞行超过4.5万公里,观测区域覆盖东南极冰架系统、冰下山脉、冰下湖泊及深部峡谷系统等,首次对南极三大冰架之一的埃默里冰架进行了重点航空科学观测,获取了高质量的数据。

“向阳红01”号与“雪龙”号首次同步实施南大洋调查。“向阳红01”号船在中国南极科考比较薄弱的南极大西洋扇区,进行了物理海洋与气象、海洋地质、海洋地球物理、海底地形与测绘等领域调查。首次对南极大西洋扇区海底进行了大范围全覆盖的海底地形测量,首次在南极发现了海底热液与冷泉并存的现象,获得了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海底热液活动密切相关的直接地质与地球物理证据。专家表示:“热液和冷泉是近年来国际海洋科研热点,但此前人类还未发现热液与冷泉并存的现象。”

考察队克服严重冰情和恶劣天气条件,完成了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在恩克斯堡岛新站临时建筑和临时码头的搭建,实现了发电、海水淡化、通讯等功能,并按计划完成了新站基础测绘、生物生态监测、工程地勘、设计调研等工作任务。

中国第34次南极考察队领队、首席科学家杨惠根21日对记者表示,本次南极考察队组织实施了中国南极考察史上最远距离的直升机卸货作业,完成了中山站补给任务,全面实施了中山站夏季科考。同时,通过与澳、俄、美、英等国在航空方面的深入合作,中国正逐步搭建自己的南极航空网络,逐渐改变中国南极考察的模式,中国极地考察的实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完)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热带森林“赢家”更小更快 《自然》2024年十大人物公布
AI科学家主导虚拟实验室加速医学研究 蒲瓜基因组组装研究获进展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