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讨青春 理解青春 |
《自然》旗下10份期刊聚焦青春期相关科学 |
|
《自然》封面:青春期的科学图片来源:《自然》网站
英国《自然》旗下10份期刊和《科学美国人》杂志,近日共同发表了多国科学家的一系列文章,探讨青春期相关科学,试图分析人类这一充满矛盾特质的时期,其既有风险与脆弱的一面,也有成长与潜能无限的一面。
科学家们强调,重新理解青少年和青春期至关重要,因为今天的青少年,预计为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代人。而青春期将决定一个人下半生的生命轨迹。
理解不足,定义和范畴都在变化
青春期,实际上正是人类各生命时期中被误解最深的阶段之一,当前很多对青春期的看法并不科学。此次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认为,人类距离真正理解青春期,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文章称,通常人们都会把发育的时期称为青春期,这是个体由儿童向成年人过渡的时期,以性成熟为核心的生理方面的发展,使少年具有了与儿童明显不同的社会、心理特征。但发育期这一概念,其实远无法概括青少年所经历的为期十年左右的显著的生理、神经、认知和社会情感成长。不仅如此,科学、医学和政策常常聚焦于童年和成年,而忽略了介于二者之间的这段时期。
在《自然》的另一篇视点文章中,美国俄勒冈大学研究人员尼古拉斯·阿兰、罗纳德·达尔等指出,青春期是生理、认知和社会情感显著增长的时期,提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干预窗口期。而一篇新闻特写文章,则探讨了青春期这一定义的范围是如何逐渐被拉宽的,分析了用以定义青春期的生物学现象和社会现象,以及相关界限是如何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的。
特殊时期,医学和社会学都要再认识
长久以来,社会并不缺乏对处于青春期阶段少年的判断和认识,包括对他们大脑和行为的解读,认为他们之所以冲动、情绪化,是因为大量激素在其体内“作祟”;而叛逆、不愿听取教训,则是因为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个性。但这并不一定是全部原因。
《自然》发表的另一篇特写文章中,神经科学家们描述了他们是如何重新思考冒险和叛逆背后的神经科学。证据表明,冒险对于青春期少年随后进入成年期来说,是一种有益的策略——这也印证了此前的一种观点,即青春期阶段的大脑也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发育阶段,无论是机能、大脑结构之间的连接,还是具体能力,青少年和成人都存在显著差异,但同时,又在为进入成人时期做准备。
在另一篇回顾文章中,研究人员讨论了范伯格假设。这一假设认为,青春期异常的神经连接切断会导致精神分裂症,这是对青春期脑神经行为的一种认识。
而科学家们不但尝试从医学角度去理解青春期,也在通过社会、心理学去分析。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流行病学家乔治·帕通的团队在《自然》上发表报告,分析了有关全球健康负担的最新数据,探讨了当今世界年轻人所面临的健康挑战及其对下一代的影响;牛津大学、约翰霍普金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则强调,需要正确理解中低收入国家青少年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因为目前全球有90%的10岁至24岁人口,生活在中低收入国家。
线上生活,负面影响还是利大于弊?
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研究人员此次发表文章称,在线下生活中表现较为脆弱或者境遇不顺利的年轻人,在线上似乎会受到更大的负面影响。
有一种观点认为,互联网技术与智能手机的普及,既丰富了青春期少年们的精神世界,同时也是把双刃剑,大量的垃圾信息随之袭来,诸如极端思想、谣言、暴力等元素,会对青少年头脑造成侵蚀,尤其对敏感脆弱的青少年群体,更是如此。
此前一项研究也显示,人机对话和以计算机为中介的交流,会造成对虚拟世界的过度依赖,使人的性格脱离现实社会而产生异化。而青少年“网络性格”的特征,就表现为孤独、紧张、恐惧、冷漠和非社会化。
不过,研究人员指出,过去10年的研究表明,上网其实可以让年轻人受益,不同社会经济背景的青少年,在网络上获得的体验也是不同的。
他们也分析了脆弱的年轻群体可能会在线上生活中受到的负面影响,并考察了可支撑该观点的证据。文章表示,人们现在所看到的,应是一种新型数字鸿沟的出现,这种线上体验的差异正在加大已经脆弱不堪的青少年的风险。
有意思的是,如果要做出一个更严密有力的结论,应该要有对照组数据比较后产生。不过,对于当今青少年来说,愿意隔绝网络生活、把手机交出来的,真的太少。
(科技日报北京3月1日电)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