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汉斌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8/2/13 9:27:58
选择字号:
蜈蚣之毒:毒腺之外有10倍的毒素及类似物

 

科技日报昆明2月12日电 (赵汉斌)蜈蚣是古老的有毒动物之一,通常以毒液作为捕食或防御武器。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与普洱学院合作,采用现代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技术和手段,最新揭示了少棘蜈蚣之毒。

此前,人们对蜈蚣的研究,重点在于解析其复杂的毒液成分,以及相应的药理和毒理活性,但几乎没有关注到这些毒素或类似物作为生理元件,在动物体内的表达和分布。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少棘蜈蚣毒液中所含的毒素蛋白多肽,在其体内各种组织中存在并广泛分布。研究人员从蜈蚣毒腺以外的身体部位,鉴定出超过10倍的毒素和毒素类似物,其中包括毒液和躯干共表达的100多种蛋白多肽,含各种神经毒素。

这项研究揭示了动物生理元件与捕食、防御毒素的一致性,即在动物体内,特定的蛋白多肽在合适的时间、位置及可控的作用下,发挥重要的生理功能;相同和类似的分子可通过毒液分泌,以瞬时、大量和不可控的作用方式注入其它生物体内,从而发挥毒素捕食或防御的作用。此前,由于人们对这些与动物毒素相同和类似的生理元件的功能和分子作用机制知之甚少,新的研究所获得的知识线索,无疑有助于揭示这些内源性物质的生理病理功能和机制。文章近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会官方杂志《分子与细胞蛋白质组学》上。

蜈蚣是一味重要的传统动物药材,被持续列入《中国药典》,临床上,通常整体入药。上述研究成果不仅科学地诠释了传统中药蜈蚣的药理药效学基础,从分子水平直接证明蜈蚣药用的有效性,也为基于蜈蚣药效成分的现代创新药物研发打下了基础。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