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雅丽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7/9/30 15:40:15
选择字号:
韩布新:心理学家的诗意人生

 

“诏封闽南好地方,安心山水是家乡。命缘神授虔且敬,寿因人择健尔康。天道从来无偏颇,圣学至今有纷殇。烈士塔下游客少,关公位前焚香忙”,刚见到《中国科学报》记者,韩布新就吟诵了这首2014年在福建诏安创作的诗。

年近“知天命”,他说这首诗融入了自己对生命、对学术的思考;作为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博导,韩布新在学术上成就斐然;而作诗,也成为他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为中国心理学“发声”的秘书长

韩布新的微信签名是“书宜少岁承先法,人到老时盼后贤”。这是他30多年前读硕士时,向安徽省文联主席刘夜峰先生求得的一副对联。

“我今年大概发了上万封邮件吧”,韩布新告诉记者,他最近往返越南八次,为国际应用心理协会主办的“东南亚地区国际心理学会议(Southeast Asia Regional Conference of Psychology, RCP2017.org.vn)”忙碌着。

2014年,韩布新成功当选国际应用心理协会秘书长,这是中国乃至亚洲心理学家百余年来首次在该组织担任此要职。“国际上有传统,国际心联和国际应用心理学会每两年联合办一次地区心理学会议(Rigional conference of psychology),在不发达地区推广心理学,这次南亚的会议是第十三届”,韩布新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选择在越南开会,韩布新遇到了重重困难,头一个便是找到合适的承办单位。从去年四月开始他接触了越南各地7、8家高校,希望能够在这次会议上,实现越南全国的心理学家集体亮相。“本来和胡志明师范大学达成了合作意向,但因为这个问题,到2017年春节前才敲定了由越南人文社科大学和越南社科院心理研究所联合承办”。

1995年,第一届(亚太)地区心理学会议在广州主办,刚刚从中科院心理所博士毕业的韩布新成为志愿者。他说:“1995年的会议是个起步,我从那时开始参与主办、承办各类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个人付出很多,但确实积累了很多经验,更体会前辈们获得了国际友人的诸多无私支持。”

在韩布新的“奔波”下,东南亚地区心理学会议有条不紊地推动,已确定参会的外宾逾200人,开创了地区心理学会议的历史先河,“比越南国内的参会人员都多”。

韩布新表示,这个会议是自己秘书长任期的一件大事,另外一件大事就是将于2022年7月在北京举办的第30届国际应用心理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Applied Psychology)。他说:“当秘书长确实是个辛苦活儿,但这是个必要的学习过程。我努力工作、恪尽职守,才能不孚众望,让中国的心理学家的工作、成果在国际上得到认可。”

2014年参与秘书长竞选,韩布新用半年的时间精心思考、认真准备。“我准备了18张幻灯片,但在开会登台前,被告知演讲时间从10分钟压缩成4分钟”,回忆当时的竞选情景,韩布新说:“2012年我参加了竞选,但是失败了。这次时间很紧张,我以应用心理学全球化视角谈了四个方面。首先,中国现代心理学和西方现代心理学是一家,因为从利玛窦时期开始至今课堂上主要讲授的仍然是西方现代心理学。其次,中国和西方由于文化传统、宗教习俗等差异,我们的研究证明中国人的心理和而不同;第三,从1995年开始担任志愿者、自2006年接替张侃研究员在国际应用心理协会做理事,我已经为国际组织服务十八年,并建立了亚洲心理学协作网络;第四,我身后一直有、且将继续有中科院(心理所)、中国科协(中国心理学会)等单位的强大组织支持。”

韩布新的演讲和观点征服了评委,他最终以25票对17票当选秘书长。“投票结果公布后,很多人告诉我,在我演讲之前,他们还没有这样想过应用心理学”。

作为国际应用心理协会成立近百年来第一个来自亚洲、来自中国的秘书长,韩布新认真履职,对上向执委会、主席负责,中间联络18个专委会主任、8个专题项目负责人,对下沟通几千个会员、单位,尽心竭力地在国际心理学舞台上为中国心理学家“代言”。

心理学是“我热爱的职业”

到中科院心理所读博士之前,韩布新学了八年中医。

他说:“心理学是我热爱的职业,也是我的爱好。我认为最根本的问题就是‘人观’-如何看人、如何解决人的问题。八年的中医学习、近30年的心理学工作,让我对此体会得比较透彻。”

除了国际应用心理协会,韩布新也在中国心理学会、中国老年学与老年医学学会、全国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等国内学术组织担任志愿性职务。

在2015年心理所研究生毕业典礼上,韩布新代表研究生导师说过这样一段话:“全世界心理学核心期刊、在中国课堂中讲授的教科书中讲的心理学就是如此古怪,其前提是人类无差别,白人等同于全人类;中国人(占全球人口22%)、亚洲人(占全球人口57%)自己的心理学研究在国际核心期刊、国外教科书中的表达不到4%,完全不成比例。这样的现代心理学概念、理论和技术用于中国人、亚洲人,真需要慎思明辨。”

在采访中,韩布新提得最多的就是“人观”。他说:“我有一个梦想,本世纪我们要把中国本土的心理学,介绍给西方同仁;要补全西方现代心理学、现代科学在本体论、认识论上的不足,形成完整的人观。”

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韩布新的研究方向之一是认知年老化与宗教心理学,他向记者讲述了汶川地震后做老年人心理援助的一件事。

“汶川地震后,我们比较了信佛的和不信佛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异于常人认知的是,地震后半年,信佛老人的心理健康指数显著低于不信佛者,到第十个月,才有了明显改善,这就是宗教信仰与现实差异导致的认知失调。面临生死、利益冲突的时候,文化差异不能忽视”,韩布新告诉记者。

无独有偶,韩布新课题组做的颜色心理学研究,发现股票交易员与同龄大学生对红色和绿色的认知有显著差异,这证明“文化可以翻转普适性的红色心理效应”。

在韩布新心中,特别愿意为中国心理学的可持续发展“做点事情”。他说:“20世纪百名杰出心理学家中,没有一位中国学者,而犹太人占据39席。21世纪再评百强我国心理学发展方兴未艾,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做事,当然会占用大量做研究的时间,但这既是使命感、更是担当,是中国心理学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我非常希望年轻一代的心理学人能够继续承担起这种责任。”

人生要满怀感恩之心

荆其诚被誉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推动中国心理学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杰出代表人物,韩布新正是他的学生。

回忆自己的学术生涯,他说:“荆其诚老师是我的导师,与林仲贤老师联合培养了我。跟着两位老师做事情,我得到了最好的成长机会,真的是满怀感恩。”

韩布新多次提到自己的父亲韩荣长先生。他成长于一个大家庭,兄弟姊妹7人,加上伯父家的大姐、大哥,9人一起长大。“我父亲是中学语文老师,虽然我们都长于乡下,但父亲从未放弃对我们的要求,坚持鼓励我们做一个有抱负、有成就、有贡献、有能力的人。”

他告诉记者,父亲于家中大院南侧手植竹林,并以“竹林争艳”条幅,期望晚辈们自强不息,虚心、高洁却能各有擅长;考上大学的1981年,父亲手书“振兴中华”赠予他;1993年博士毕业后,父亲又书赐“大志凌云”。这三幅字,也一直影响着韩布新做人、做事,矢志“本分、尽心、不放弃”。

生活中,韩布新的爱好是打太极拳、写诗和看小说。自小随父亲学做对联、写对联,耳濡目染,他自己也深深地喜欢上书法、诗词,并自觉在生动的讲学、严谨的科研工作中受益匪浅。他曾写就《健心百字赋》,“自古人皆老,规律何须忧?态度可选择,调适显风流。年轻力壮,为国添砖加瓦;身老心宽,替家增乐减愁”。他还总结自己的老年心理学研究成果“国兴老有乐,子孝亲无忧。若无亲人伴,他助反添愁”,以强调在社会变迁中心理学职业工作与亲情的界限与同盟。

从业20余年,他这样总结自己:“1993年到2003年,为了在心理所站稳脚跟,我很辛苦地努力工作、做项目、写论文,这是奋斗的十年;2003年到2013年,我有幸在学会秘书处工作服务国内心理学界同仁,这是服务的十年;现在正是第三个十年,在国家的支持下,我立足国内、面向国际,继续服务国内、国际心理学界广大同仁,希望能够为中国心理学走出国门、服务全人类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安徽省文联主席刘夜峰赠予韩布新对联

韩布新父亲韩荣长先生书法作品

韩布新父亲韩荣长先生书法作品

韩布新父亲韩荣长先生书法作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大规模调查揭示万余种食物相关微生物 科学家揭示超铁元素核合成新机制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