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大研发计划聚焦生态保护地建设 |
旨在建立生态与经济功能协同提升的机制与模式 |
本报讯(记者王卉)“这是科技部实施重大研发计划以来第一个关于生态保护地和国家公园建设的项目,意义重大。”日前,在“国家重要生态保护地生态功能协同提升与综合管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启动仪式上,该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研究员闵庆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重点改革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司副司长彭福伟表示,这是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对推进自然资源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关科学研究与技术研发虽有很大进展,但也滞后于现实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生态保护体系建设与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需要。
“希望我们的研究不仅能从学术层面上取得突破,也能与业务部门的工作挂起钩来,以政策研究为主,主动服务于国家需求。”闵庆文说。
据了解,经过6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基本形成了以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为核心,以行业部门分管、地方管理为主的生态保护体系。目前,我国各类生态保护地总面积达国土陆地面积的18%以上,保护了90%以上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89%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同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我国抢救性地设立了一批保护地,现在则已进入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的关键时期。
闵庆文透露,当前的问题在于:其一,缺乏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尚未建立科学合理的生态保护地体系,人为割裂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连通性不强、分布不合理;其二,多部门管理导致发展无序、区域重叠、机构重置、职能交叉、权责不清、保护成效低下;其三,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协同性不够,造成生态功能退化、区域经济发展迟缓,严重影响了农户生计保障、脱贫致富和参与保护的积极性。
针对这些问题,该项目试图构建重要生态保护地空间布局规划技术与管理体系;建立多类型生态保护地集中区生态与经济功能协同提升的机制与模式;提出适应国家公园建设新趋势的重要生态保护地优化综合管理技术,并在三江源与神农架两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开展应用示范。
为保证研究的时效性,闵庆文表示,在研发过程中将注意以政策建议和研究报告为主要形式的阶段性成果产出,以跟踪和服务国家生态保护地体系建设和国家公园体制改革的进程。
彭福伟则建议提高研究站位,始终坚持生态保护第一、国家代表性、全民公益性的理念;突出科技创新;实现以研促行,注重成果转化,提出可操作性强的实现路径和方法,重点在管理体制机制、空间规划技术、社区协调发展、生态资产评估和生态补偿制度等方面,产出与建立国家公园体制相适应的综合管理技术,为全面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
《中国科学报》 (2017-09-21 第4版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