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永新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发布时间:2017/9/9 17:25:06
选择字号:
施一公潘建伟许晨阳获"中国诺奖" 每人奖金100万美元

 

施一公,潘建伟,许晨阳。刚刚,这三位科学家分别摘取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和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各自获得100万美元奖金。

去年的未来科学奖的两位得主分别是生命科学奖得主香港大学教授卢煜明、物质科学奖得主清华大学教授薛其坤。

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大陆第一个由科学家、企业家群体共同发起的民间科学奖项。今年除“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增添了“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旨在奖励在大中华区取得重要原创成果的科学家。

2017年,未来科学大奖科学委员会,由过去的9人增加至15人。新增委员均由现任委员提名、投票产生。目前科学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兼顾“未来科学大奖”奖项设置的三大学科,生命科学领域的委员包括何川、骆利群、饶毅、王晓东、谢晓亮;物质科学领域的有丁洪、季向东、文小刚、杨培东、余金权;数学与计算机领域有李飞飞、李凯、励建书、田刚、夏志宏。

监督委员会由清华法学院教授高西庆先生与毕马威团队共同担任,全程监督评审的每一个步骤和程序,以确保整个评审过程的公正、公平、公信力。

据未来大奖秘书长武红女士介绍,未来科学大奖采取提名邀约制以及国际同行评议制度。未来科学大奖候选人由科学委员会邀请的提名人提名产生,不接受个人申请与社会推荐。科学委员会的成员不参与提名,在任职期间及其后两年,也不能被提名,以保证大奖的公正与公平;国际同行评议,是科学评价的重要方式,公正高效的同行评议是保证科学质量的基础,更是代表了未来科学大奖的高水准。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利用量子精密测量技术开展暗物质搜寻 天文学家找到最小恒星了吗
超大容量变速抽蓄工程进入机电安装阶段 问答之间 | 如何开展科研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