雌鹊鸲 邹桂萍摄
■邹桂萍 赵序茅
鹊鸲没有出名,没能成为喜鹊那样的“鸟红”,大概是因为它没有一个好的“艺名”。因为它经常不断发出“Zh-Zhaa”的颤音,有点像聒噪的蝉鸣……
鹊鸲是长江以南地区常见的留鸟,雄鸟外观如同一只小型的喜鹊,因而有人把它称为“南方的喜鹊”。在孟加拉国,鹊鸲可是大名鼎鼎的国鸟,可谓天下无人不识君。它像个大明星一样,出现在孟加拉国发行的邮票、纸币上。10卡塔、25卡塔,尤其是2塔卡纸币上,一只鹊鸲站在枝头上,高高翘起尾巴,成为整个版面的焦点。在孟加拉国的首都达卡城,有个地标式的广场,广场上有座雕塑:两只黑白色的大鸟相对站立,张开翅膀,尾巴高高翘起。这两只大鸟就是鹊鸲,这个地方叫鹊鸲广场。
喜鹊我们并不陌生。在中国文化中,喜鹊是一种吉祥鸟,在诗词、书画、陶艺、剪纸、影视、戏曲等方面占据一席之地。“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故事广为人知,而“四喜图”是明清以来最受欢迎的作画主题之一。相比之下,鹊鸲就没有那么大的名气了。
鹊鸲雄鸟和喜鹊都是典型的黑白色鸟类:头部、背部至尾部为黑色,下体前黑后白。“鹊鸲”一名,寓意着它长相像喜鹊,歌喉如歌鸲。
有人把鹊鸲称为“四喜”,美誉为“一喜长尾如扇张,二喜风流歌声扬,三喜姿色多娇俏,四喜临门福禄昌”,但是“四喜”的名字最终还是归于喜鹊了。网上所能搜到的四喜图,基本上都是四只喜鹊的图画。在南宋《百花图卷》中,鹊鸲还是花鸟画的模特,后来不知为何就不再受用了。
鹊鸲没有出名,没能成为喜鹊那样的“鸟红”,大概是因为它没有一个好的“艺名”。因为它经常不断发出“Zh-Zhaa”的颤音,有点像聒噪的蝉鸣,于是人们把它叫做吱喳。它经常在猪圈、牛栏、茅坑等处觅食,因此人们又给它冠上粪雀、屎坑雀、猪屎喳之名。古人吟诗作画时,如果出现“粪雀”二字,确实少了几分清雅。实际上,鹊鸲吃掉蝇蛆和其他害虫,以及动物的腐尸碎屑,对防治农林害虫、净化环境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今天的人们更愿意把它称作“农林卫士”或“环保卫士”。
鹊鸲在外观上和喜鹊相似,但也有不同。来自北方的喜鹊凭借“身高”的优势(体长45~50厘米),很快成为中国文化走台的名模,可谓高端大气上档次。它的黑羽呈现紫色、绿蓝色、绿色等光泽,飞行时可见双翅端部洁白,像是张开的白玉扇骨。而肩背的白色羽区如同穿了一件塑身衣,呈现一个醒目的V形。尾羽内长外短,如同一条波浪边蓬蓬裙。
鹊鸲体长约21厘米,黑色背羽略带蓝色金属光泽,如同穿了一件金丝绒蝙蝠装,次级覆羽像是松松垮垮白色大袖口。飞行时尾羽合拢,如同一条包臀长裙,黑色覆羽的两侧微微露出白缘。这身装扮就像街拍的名人,说它低调奢华有内涵也不为过。
此外,两者外观上的不同还有:鹊鸲的嘴巴更加尖细,尾长比例更小。喜鹊经常把翅膀收到背后,肩背部的白羽有时仅剩一块白斑。而鹊鸲更多的是拉耸着翅膀,白色的次级覆羽明显延伸到尾部。喜鹊雌雄同色,而鹊鸲的雌鸟却用灰色替代雄鸟的黑色部分。
鹊鸲的行为习惯和喜鹊不同。鹊鸲更加活泼好动,经常单独或者成对活动。无论什么时候见到它,它总是摆弄长尾,上下翘动,尾羽微张,就像在频频玩弄着一把扇子。雄鹊鸲善于鸣唱,清晨时分,雄鸟经常在屋顶或大树上昂首翘尾鸣叫,歌声婉转多变,清脆响亮。福建地区流行着这样一首儿歌:进鸟(鹊鸲)仔,啄坡坡,三岁孩儿学唱歌;不是爸妈教我唱,是奴腹里通通歌。不过,善鸣的本性也为雄鸟带来了厄运,它们被捕捉和囚禁,只能在笼子里继续歌唱。
我们知道,喜鹊性情凶猛,不仅捕捉小鸟,还偷吃家禽和松鼠的幼崽,当它们成群活动时,鵟、鹰、鹫等大型猛禽都要忌它三分。那么,鹊鸲的战斗能力又如何呢?
其实,别看鹊鸲体形那么小,却不影响它好斗的本性。鹊鸲的领域意识很强,有时野生的鹊鸲和饲养的鹊鸲起了争执,隔着鸟笼进行战斗,引得人们连连赞叹。鹊鸲甚至敢于驱赶鸟巢附近的松鼠等小兽。尤其在繁殖期间,雄鸟之间经常上演格斗的大戏:先是对视,相互叫嚣,激动地上蹿下跳,然后毫不留情地扭打在一起,持续一两小时之久。双方打得难分难解,羽毛掉落一地。为此,广东有些地区笼养鹊鸲以供斗鸟游戏,甚至还举办“吱喳争霸赛”。
《中国科学报》 (2017-09-08 第4版 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