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辰荫 胡迪恩摄
■本报记者 温才妃 通讯员 苏婷
一支鼓棒在手中飞快旋转,汗水在音乐的律动中肆意挥洒,撩动着全场人在灯光的明灭中欢呼。这样一个酷酷的形象,大概很难安在大学教师的身上。但事实上,却有这么一位教师——白天他是大学讲台上的教授,晚上他是舞台上的爆裂鼓手。
他就是南京理工大学电光学院副教授倪辰荫,也是网友口中“你们的物理真的是‘音乐老师’教的”的主角。
再选择一次仍做科研
倪辰荫从小就喜欢音乐。
接触架子鼓是在高中的时候,他至今记得所买的第一本与架子鼓有关的书是《如何演奏架子鼓》。然而和大多数人一样,倪辰荫玩音乐的梦想遭到家人的反对。
2001年,考上南理工之后,倪辰荫用压岁钱买下了人生中第一架架子鼓。之后,他和好友组了第一支乐队Mr.Bones,二人又一起组建了Backbones、Saturday Life乐队。
短短的三年间,倪辰荫就在比赛中初露锋芒。乐队拿下南京第一、江苏省第一、东部第三、全国总决赛单项奖好成绩的同时,他个人也得到了台湾著名音乐人李宗盛的赏识,被诚邀担任李宗盛的录音师。
“当时我大三,正准备考研。想着如果考上了就继续读书,如果考不上就去当录音师。”最终,倪辰荫考上了南理工光学工程专业的硕博连读,从此放弃了当录音师的念头,而他的乐队仍然在国内玩得风生水起。
“我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即便是让我再选择一次,也仍然会继续做科研。”倪辰荫肯定地说。虽然大学期间有不少的演出和排练任务,但整个大学期间,倪辰荫也只缺过一节英语课。
如今,“浪打浪”和“重拍乐队”是倪辰荫目前所在的乐队,基本上每个月“浪打浪”乐队都会在南京欧拉艺术空间以嘉宾的身份演出。虽然工作繁忙,但他仍然坚持每周练习两到三次,并担任学校电声乐团的指导老师。
音乐与科学偶有共鸣
对于倪辰荫来说,现在的生活刚刚好,音乐与科研更多的时候是两条平行线,偶有相交却余味隽永。
他的研究方向是激光超声及其在无损检测领域中的应用、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机理与测试技术。
光学与声学相关,有一部分振动声学的内容。由于对乐器修造有所了解,倪辰荫曾给中国最大的鼓棒企业做过一套检测系统,帮助其更好地匹配两个鼓棒。目前世界上只有四五家拥有这个仪器,而该企业也是国内唯一拥有该类仪器的厂家。
倪辰荫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音乐、科研在流程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让人知晓工作结果。“科研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先有一些新想法,通过理论、实验认定这件事可为,然后开始做,有了结果再发文章,在国际会议上向同行报告交流。音乐也是如此,有了灵感开始作曲,之后邀请乐手演奏、录音,然后可以参加很多演出。”
音乐与科研的共鸣之处,还体现在专注。在他看来,一个旋律突然在脑中出现,如果分神就再也找不到上一秒的灵感。科研工作中也是如此,一旦进入状态,就是孜孜不倦的工作,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
“绝不降低标准”
有意思的是,这位教物理的“音乐老师”所教的正是大学四年最难的课程——固体物理,这是一门量子力学课程,其难度可想而知。倪辰荫的这门课程习惯使用纯板书,没有PPT。在他看来,用粉笔一步步推导比PPT常摁鼠标,思路上要明确得多,速度也放慢下来。
倪辰荫对所有学生都“绝不降低标准”。去年,有一名学生想走音乐人的道路,希望有过同样经历的他在学业上“开绿灯”。他明确告诉这位同学,考试是多少分就是多少分。小伙子第一次挂科,倪辰荫没给他提分。补考时他很争气,考了个高分,这让倪辰荫很欣慰,“至少他明白了我的意思——不能以音乐为幌子荒废主业,这也是给学生讲了一个道理——特定的时间完成特定的事”。
看着这位小伙子,倪辰荫感叹,这又何尝不是青春期的自己?那时候,倪辰荫认识了第一个校外乐队的音乐人。“他带着我玩,我们关系很好。我说上学没意思,想要做音乐。我记得很清楚,他踢了我一脚,说该干什么干什么去,这个东西不要当真。”
最后,倪辰荫并没有走专业音乐人的道路,并不意味着他不支持学生走音乐之路,只是现实中有很多活生生的例子说明不适合从事某一行不如尽早转行,但这需要一份破釜沉舟的勇气。“既然没有选择退学,那么先上学再谈音乐。”倪辰荫是这样“默认”学生的选择的,一如当年他理性地面对自己的选择。
《中国科学报》 (2017-09-05 第6版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