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彬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7/9/5 10:54:06
选择字号:
创业也该打“预防针”

 

■陈彬

今年的9月1日,既是中小学开学的日子,也是一些与教育息息相关的法令政策正式颁布的日子,这其中就包括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而在这一新规中,与大学生创新创业有关的调整内容被视为了亮点。

这些内容就包括大学新生可以申请保留入学资格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入学后也可以申请休学开展创业,以及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等。

这样的政策调整可以被视为“亮点”,但绝不能算作“突破点”,因为早在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和“双创可算学分”已经是其中的重点内容了。

政策的“三令五申”,背后体现的是有关部门对学生创业活动的支持和鼓励,这无疑也是正确和符合社会发展潮流的。但我们在大力呼吁高校学生投身“双创”热潮的同时,是否也应该再叮嘱他们一句“创业有风险”呢?

只要对这些年各界人士对大学生创业行为的言论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那就是一般的高校都比较鼓励在校大学生的创业行为,而企业界人士则更多地对此提出质疑,至少也是更加注重提醒学生注意创业的风险。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前者没有经历过后者常常经历的创业失败和挫折。

曾有统计显示,在校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仅有百分之几,虽然对于学生而言,创业失败并非没有价值,但毕竟失败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更重要的是,一旦大学生采取休学创业等行为,其失败所付出的成本和代价便会更大,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是否真的已经做好了承担这些成本的准备(包括内在的和外在的),是我们需要面对的一个问题。

学校和政府部门对大学生“双创”行为的大力倡导,会对大学生产生很强的导向作用,这种作用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比如一些原本不适合创业的学生会因此盲从。正因为如此,高校在进行“双创”教育时,一定要让学生学会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选择一条真正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在笔者看来,这一点的重要性不亚于传统创业教育。

只是,我们的高校会给学生们打这一针“预防针”吗?

《中国科学报》 (2017-09-05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