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聂翠蓉 来源: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7/7/14 11:11:53
选择字号:
CRISPR技术脱靶效应有了解决之道
抗CRISPR蛋白能在基因编辑后关闭Cas9活性

 

科技日报北京7月13日电 (记者聂翠蓉)CRISPR基因编辑技术广受争议的最大副作用——脱靶效应有了解决办法。据物理学家组织网12日报道,CRISPR-Cas9技术发明人之一詹妮弗·杜德纳参与的研究团队证实,抗CRISPR蛋白能将CRISPR导致的脱靶效应降低四分之一,其中一种名叫“AcrllA4”的蛋白甚至能将脱靶效应发生率减少4倍,而整个过程中目标位点的基因编辑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杜德纳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实验室与创新基因组学研究所雅各伯·科恩实验室合作,对去年发现的抗CRISPR蛋白进行了研究,并在最新一期《科学进展》杂志上发表论文。他们发现,在修饰与镰状细胞疾病有关的基因变异中,当CRISPR执行基因编辑工作数小时后,加入AcrllA4蛋白可以有效降低脱靶效应。研究人员解释道:“抗CRISPR蛋白能模拟DNA,阻断Cas9剪切基因的能力。脱靶效应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突变,但我们的研究证明,脱靶效应完全可控,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严重。”

2016年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科学家约瑟夫·邦迪-德努米团队在李斯特细菌中发现了4种能够阻断CRISPR-Cas9活性的蛋白质,其中包括AcrllA4蛋白。另一个团队从一种脑膜炎细菌中发现了另3种这类蛋白质。邦迪-德努米当时预言,这些蛋白质将成为CRISPR基因疗法的标准组成部分,让CRISPR-Cas9在基因编辑一段时间后“关闭其活性”,防止在不必要的位点随意剪切,造成脱靶效应。

科恩认为,如果电闸只能开不能关,将会非常恐怖,因此关闭Cas9的活性跟开启它一样重要,对CRISPR最终治疗应用来说,精确调控Cas9在什么时间、什么位置进行基因编辑,抗CRISPR蛋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与国际同行赛跑,他们的研究突破传统认知 流感病毒进化出了能穿透粘液的蛋白质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