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波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7/3/24 9:43:44
选择字号:
为什么很多人感觉自己上了个“假大学”

 

新学期开始,和以前一样,不少学生通过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很多人开始了六级备考的征程,微信朋友圈、QQ状态中“晒”出了各种打卡、各种誓言、各种小目标,似乎要让别人给做个见证似的。然而,以我的经验来看,多数人很难坚持到最后,一开始的热血沸腾,很快会被平日散漫、自由的大学生活消解,最后只能“啪啪打脸”,实现目标的是少数。

作为教师,我们都会不厌其烦地给学生一些建议,比如,要做好计划、管理好时间;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律;要坚持到底、永不放弃……这些社会上普遍泛滥的“成功学”道理,从老师的嘴里说出来,就跟真理似的,一试就灵。但是,对很多信誓旦旦的学生而言,这些“成功法则”他们压根儿做不到,因为自我约束能力太差而败下阵来的学生太多。我们似乎都忽略了一个真正的逻辑起点,即,你是随大流而去,还是打心底真的想要通过考试?你要考过的愿望有多强烈,是否每天都有没吃饭的那种“饥饿感”?

其实,大学里有不少人都在盲目地过着自己可能并不是真正想要的生活。有些学生开口跟我说,“我妈让我好好学习,打好英语基础,将来考研或出国”,“我爸说了,如果这次过了六级,就怎么怎么样”。那些张口闭口夹带着“我爸”、“我妈”的学生,总给我一种还没“断奶”的感觉。当然,有目标总比没有好,只是,并非发自内心想要的目标,能否坚持到底,也要打个大大的问号。

从热爱出发,听起来感觉是一碗“鸡汤”。但,事实的确如此。有个学生,刚上大一时,就立志要做口译员,曾向我咨询过备考口译的方法。事实上,每个来找我咨询的学生,我的答案都一样:你每天至少都要坚持3个小时的练习。在我看来,有些学生仅仅是咨询而已,并不会付出行动,因为那并不是他内心真正想要的目标,只是考试任务,或者说,他想要达成这个目标的愿望,还缺一种“如饥似渴”的强烈感,“想要”、“十分想要”和“万分想要”的结果导向是不同的。而她,真的做到了。4年大学生活,她朋友圈里每天发布的状态几乎都在重复一件事——看书、做笔记、做练习,寒暑假也没闲着,去上海报了个培训班,白天上课,晚上就住在培训班的宿舍,后来终于考上了上海某大学翻译专业的研究生。上个学期,她朋友圈里晒的都是帮企业做口译、和外国人的合影。某一次,她还给上海某个区政府的领导做了回交替传译。可以说,她离自己的职业目标越来越近。

我们习惯性地将自己的失败归结为努力不够、坚持不够,却忘了我们对这件事本身的热爱还不够,还没有达到望眼欲穿的痴迷程度。当你的热爱、欲望足够强烈,那些所谓的时间规划和管理、自我监督等,根本就不是问题。“一万小时定律”是这样说的: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我倒觉得,有必要加个前提条件——始终拥有万分想要做成一件事的“饥饿感”。这才是你坚持下去的根本动力。

从紧张的高中生活进入大学,没有了家长、老师和学校的管制约束,不少人放纵了自我,有的人甚至还被动地等着老师布置作业,老师推一步,他进一步,从来不主动去想自己究竟想要什么,人家干什么,自己就干什么;还有的被社团工作、社会实践等各种活动绑架,一个都不能少,只顾做加法,不会做减法,到头来成了个平庸的“社会活动家”,简历上没有拿得出的“亮点”,缺乏核心竞争力,真是越忙越迷茫。

忙碌,并不代表在为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而努力。专业是爸妈选的,目标是随大流的,生活是复制别人的,内心没有学习和进步的“饥饿感”,何以有定力管得住自己、坚持下去?从来都没有为内心真正的愿望而努力过,最后也许只会感觉自己上了个“假大学”。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