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肖凌之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7/3/14 14:04:29
选择字号:
人民日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治国之要,惟在得才。习近平同志在今年两会上强调,要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广开进贤之路,把各方面知识分子凝聚起来,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这番情真意切的话语,既是一股春风,给我国广大知识分子以极大的鼓励和温暖;又是一盏航标灯,为全党全社会如何正确对待人才指明了方向。

人才,通俗地理解,就是能科学运用知识与技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人。那些用出类拔萃的聪明才智为人民、为国家、为民族谋福祉,具有浓厚家国情怀和强烈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的人,还可称之为英才、雄才和伟才。他们是社会的精英、人民的骄傲和国家的宝贵财富,也是地方发展和企业壮大的第一资源、核心要素。人才荟萃、人尽其才,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根本。我们党历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之所以能顺利推进,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培养和造就了大批人才。

在人才问题上,最理想的局面是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形成这一喜人局面,关键是落实好习近平同志关于人才工作的一系列要求,真正做到识才、爱才、用才、容才、聚才。在具体实践中,需要我们像园丁一样对待人才的“园林”,精心栽培、精心施肥、精心修剪、精心呵护,让其中的“树木”茁壮成长、成材,让人才的“园林”郁郁葱葱、充满生机和活力。

以长远的眼光育才。“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才需待七年期。”人才培养是长期工程,不能急功近利。必须克服只用不育、竭泽而渔等短视行为,用长远眼光和战略思维对待人才培养,从娃娃抓起,从教育抓起,从培训抓起,从实践锻炼抓起,从探索各行各业的人才成长规律抓起,做到该投入的不吝啬、该保证的不缺失。惟有如此,才能确保人才不断、事业永新。

以欣赏的眼光识才。人才并不等于全才。绝大多数人才只是某一领域或某个方面的行家里手,而且往往具有自己的个性,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缺点或缺陷。如果用求全责备或一成不变的眼光来看待人才,那这个世界上可能就没有几个人才。只有根据事业发展的需要,看长处、看亮点、看未来、看是否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才能看得见人才、用得好人才,人才也才乐于一展身手、奉献自己的才华。

以宽广的胸襟容才。人才大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有真知灼见、独到之处。我们要充分信任人才,重要工作和重大决策广泛征求人才的意见和建议。即便是批评,只要出发点是好的,就热忱欢迎,对的就积极采纳;即使其观点是片面甚至是错误的,也要在包容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以宽广的胸襟对待人才,做人才的挚友、诤友,做到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就能把更多的人才凝聚在党的旗帜下。

以过人的胆识用才。“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是我国古人在用人问题上的经验之谈。一旦看准了人才,就应排除流言蜚语的干扰、摒弃狐疑犹豫的心态,大胆为人才搭设舞台、提供平台,为其创造大显身手的机会,让人才充分施展抱负,并为有担当的人才担当、为敢负责的人才负责,消除人才干事创业的后顾之忧。

以科学的机制聚才。聚才用才需要“伯乐”,更需要科学的制度与机制。从根本上说,只有建立健全识才、选才、用才的科学制度,为人才在工作上提供强大支持、在生活上提供有效保障,营造公平、公正和风清气正的选人用人环境,才能形成见贤思齐、群贤毕至的良好局面。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