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凡长 来源:科学新闻杂志 发布时间:2017/3/14 9:36:07
选择字号:
多维度协同探索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李凡长

从李约瑟难题、钱学森之问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在国际上腰杆能不能更硬起来,能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很大程度取决于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一个国家要进行科技创新,关键是人才,人才从何来,核心是教育。正如人们所说“教育强则青年强,青年强则科技强,科技强则国家强”。

面对“互联网+”教育和人工智能时代,如何开展创新教育?这已是世界各国教育专家普遍关注的问题。与以往不同的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已由“依赖教师”“依赖书本”发展到“依赖网络”,教学活动已形成“教师队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教学研究、社会服务和国际化办学”等多维度关系。IT的快速发展急需合适的IT人才,然而当前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却普遍存在理论基础薄弱、实践能力不强、创新能力缺乏、难以适应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等问题。

IT人才的培养必须注重“学”与“用”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因此IT人才的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在坚持创新思维的同时要加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锻炼。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在这方面作了大量的积极探索和实践。学院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等专业,开展了“个性化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教学资源生成机制、搭建跨界融合实践平台、重构教师专业发展机制、拓展国际交流路径”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构建了“人才培养、教学资源、实践平台、教师发展与国际交流相互支撑、合力共促的‘多维度协同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在科研反哺教学方面,我们采取“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本科生做一堂50分钟的学术讲座、一个100万以上的横向项目和企业联合搭建一个本科生科研实践平台”等举措。近五年来,本学院教师已为本科生作了100余场学术讲座,搭建了15个面向本科生的校企合作科研平台,让学生无论从学术前沿领域还是实践操作方面都能得到提高。

在多年探索与实践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多维度协同教育理论框架,其中包括多维度协同教育原理、多维度协同教育空间理论、多维度协同教育的评价和多维度协同教学方法等内容,并将多维度协同教育理论应用于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相关成果已总结成《多维度协同教育理论与方法》并以专著形式在2016年12月正式出版发行。自2011年以来,苏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有30%的本科毕业生赴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内外著名大学深造;学院先后建成国家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国家示范性工程专业联合培养基地、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和省级品牌专业等平台。

教育强则青年强,青年强则国家强。让全社会一起来推动“多维度协同教育理论”的探索与实践,共同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作者系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

《中国科学报》 (2017-03-14 第7版 视角)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中国超重元素研究加速器装置刷新纪录 彩色油菜花又添7色!总花色达70种
考研复试,导师心仪这样的学生! 地球刚刚经历最热2月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