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年,与学者旅行的方式悄然走俏,并收效不凡。它们或是由旅行社作为组织方,邀请学者合作,或是学者自己组队去旅游,其主题与学者本身的研究领域密不可分,游客们则可以更深层次地了解旅游线路厚重的历史。
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曾经说过:对青年人来说,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对老年人来说,旅行是阅历的一部分。
可惜,因为生活节奏加快,让旅游画风突变。从优哉游哉的游山玩水变成了点到即止的与景点合影,该如何满足心灵的需求呢?自助游、自驾游的逐渐兴起,让旅途又变得丰盈,让心灵也得到了净化,进而成为更多人的选择。
其实,让旅行变得充实也可以与大师同行,通过他们的讲述获取更多知识。这种与学者旅行的方式在最近一年悄然走俏,并收效不凡。它们或是由旅行社作为组织方,邀请学者合作,或是学者自己组队去旅游,其主题与学者本身的研究领域密不可分,参与其中的人群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这条线路的历史。
特别是近日收视率极高的中国诗词大会,更是将文化与科学的主题旅游推向新高潮,相应的,旅游市场也出现了不少跟着唐诗去旅游的帖子。
那么,这种旅行方式到底有何魅力,又如何成功地演绎为一场心灵之旅?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去年5月9日,“游读会:追寻大师思想,跟随岳南先生《南渡北归》——台湾深度游读活动”在台北正式开启。这是游读会以“南渡北归”为主题开启的第二次征程。早在2015年7月,这一活动就邀请《南渡北归》作者岳南带领大家重走学术大师们在抗战爆发后“南渡北归”之路。
《南渡北归》是岳南在2011年发表的作品,包括《南渡》《北归》《离别》三部曲,全景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多样的命运和学术追求。按照书中描写,七七事变后,平津沦陷,北大、清华、南开等大学南渡西迁,先后在长沙、昆明及蒙自办学。因此第一次选择的路线是自北京清华园出发,沿途经过长沙、昆明、蒙自、大理、李庄、成都之后,到达南京,并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南京博物院进行深度游读。
岳南一路选择陈寅恪、闻一多等大师们当年驻足、歇息、生活、工作和战斗的地方停留,进行现场讲解,钩沉当年大师与脚下这片土地的感情以及生活的种种细节。2016年的活动则是2015年活动的延续,岳南带领众人继续追随着前人的脚步,寻找《离别》中提到的学者在我国台湾生活的印记。
“南渡北归”的主题旅游曾一石激起千层浪,作为主办方,游读会创始人赵春善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最开始他们只是想拍一部关于南渡北归的纪录片:“在筹备拍摄的过程中,我们觉得如果采用一人讲述拍摄的手法不够生动,于是萌发出让作者岳南带领一队人前去挖掘、讲述,让旅行变得更有意义。”
如今,赵春善带领团队主推的便是学者带队的旅行。中国、外国,欧洲、亚洲、非洲……只要有故事的地方,他都能找到契合点:“现在的游读会每次旅游都有一个主题,由学者带队进行的是深度游。这些学者既有科学家,也有原创作家、教授,还有音乐家、画家、导演等原创思想者加入,进而让这场文化或科学的旅行变得独一无二。”
独特的旅行方式自然会让参与者获益良多,甚至吸引了老驴友的注意力。
蒲武就是一名拥有十几年经验的老驴友,在经历了跟团游、自助游、自驾游,有计划的出游和无计划的“说走就走”之后,还曾一度以导游作为职业。在他眼中,景色渐渐失了颜色,迷茫中,他参加了一次与学者一起走的旅程,从此爱上了这种旅游方式。“我以前的旅行大部分是因为好奇,没见过的风景想见见,没尝过的美食想吃吃,但旅游产品同质化严重,世界已经越来越小,想要出去走走的冲动好像也越来越小。直到我参加了一次学者带队的旅行,一下就被吸引了,因为可以‘跟着大师一起旅行’。”蒲武在接受采访时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
学者领队优势更多
文化、探索、考证,每一种跟随学者的旅行主题都令人受益匪浅,而这种旅行方式较之普通的跟团游最大的特色就是,学者们总会带人们从另一个角度认识世界。
蒲武加入学者旅行队伍,最开始是被学者的讲解吸引,填补了自己的知识盲区。当时他因为好奇,报名参加了一次在北京的“红楼深度游”,带队的老师是原鲁迅文学院副院长王彬。
“我小时候曾听父辈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男不看红楼,女不看西厢’,大概是觉得看了红楼学的都是闺中儿女的情态吧,我自己也这样想。但那次的旅行却颠覆了我的想法。”蒲武说。
当游览了曹雪芹纪念馆、景山公园曹雪芹故居后,蒲武在这些老地方既看到古树苍苍,也看到新花绽放,当历史的落叶遍地,却唤起新时代的绿芽萌发。“我听着王彬老师慨叹曹公坎坷一生的苍凉、体味着黛玉葬花的情愁,确实有一种打开了一扇门的感觉。”蒲武回忆说。
“我们安排的学者带队路线往往是普通旅游团几乎不会碰触的空白地带。”赵春善介绍说,“团员们到了目的地,要让他们有更深的体验,品尝当地最具特色的小吃,哪怕吃不惯,也是一种体验。住宿的地方也尽量选择贴合旅游主题的特色旅店,或许今天住的是酒店,明天入住的就是冰洞。”
一直致力于研究旅游发展战略、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博士吴开军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点评道:“学者带队可以充分发挥其知识优势,为团队游客带来一般导游不能完成的对文化旅游产品的探究,和充分的文化体验,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蒲武对此也感触颇深。他认为,学者带队的旅行方式令参与者感受最深的便是文化传承。“谈到文化传承,有些人觉得有距离感,但文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就在那些自然景观、建筑、园林、宗教、民俗、雕塑、绘画、音乐还有文学作品里,大师能让我们离这些更近。”蒲武说道,“而且,一般学者安排的行程都不是商业意义上的旅游景点,没有摩肩接踵的人流,也没有商贩熙熙攘攘的气息,静一点,慢一点,远方的风景都在等我们!”
未来旅游市场
如今,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中国旅游业也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旅游业的三大市场发展很快,尤其是境内游和出境游。而随着中国旅游步入大众化时代,旅游者的旅游活动也出现了分化,出现了新的旅游需求,旅游有效供给和需求多样化、个性化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地产生。“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旅游产品的供给随着需求的发展也更加丰富,其中就包括学者带队的旅游方式。这种细分市场主要表现在线路的设计上和其他的不同。”吴开军认为。
不过,因为不走寻常路,不涉及购物环节,所以这样的旅游费用自然比普通旅行团要高,甚至有的学者带队的旅行团会实行只包括住宿与行程费用、吃饭AA制的方法。对此,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副教授周永广认为,虽然看起来费用高,但实际上其他旅行团的购物、推荐自费项目等也都存在高收费的问题,由此也催生了自助游与自驾游。“其实,目前最主流的方式还是自助游与自驾游,但因为一些人开始期望收获更多,才有了更多的旅行方式。”
吴开军也认为,顾客的需求会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所以旅游供给也会迎合这种需求。
“未来的旅行还是应该给游客更多的自由空间。这就要求网络的发达,这里不仅指互联网的发达,还包括交通道路网。只有选择更多,才能让旅游更接近其本质——心灵之旅。当然每个人所求不同,因此旅游的方式与目的地也不尽相同。”周永广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