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可树
巴伊亚州南部的可可传奇已经写入巴西经济史和文化史了。但要知道,巴西一度是世界上的第二大可可生产国,现在却屈居第六。被全球市场“流放”了20年后,这里的可可种植者仅在2015年恢复了一些出口。
巴伊亚可可衰退的罪魁祸首是引起可可丛枝病的可可丛枝病菌(Moniliophthora perniciosa)。这种病1989年出现在Ilhéus-Itabuna地区,攻击了可可树的芽、花和豆荚。病菌所到之处,枝上没有叶子,也长不出果实。
1991年,巴西仅生产了19万吨可可,而发病前每年可生产32万吨。可可生产沦陷完全归咎于巴伊亚的作物损失,因为整个国家可可总产量的80%都是由该地贡献的。
在过去的20年里,巴西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来对抗可可丛枝病,考虑到病菌在巴伊亚州南部依然生龙活虎,他们主要是开发抗病性的可可新品种。其中最为创新的一个是,科学家研究了过去200多年巴伊亚生长的可可的遗传结构和分子多样性。
圣保罗州坎皮纳斯大学生物研究所教授Anete Pereira de Souza与该校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工程中心研究员、巴伊亚几所大学和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进行了合作。“巴伊亚可可对可可丛枝病的低抗性是我感兴趣的点。”Souza表示。
“巴西亚马逊是最古老的可可品种起源地之一。”Souza说,“很多品种和类型的可可都在那里存在着,其中一定有抗可可丛枝病菌的。如果植物最初来自亚马逊,为什么几年之间病菌就横扫巴伊亚可可种植园?”
可可丛枝病是南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特有的。它从未漂洋过海出现在非洲或东南亚的可可种植园。为了明确巴伊亚可可为何如此脆弱,科研人员决定研究它的遗传历史,并找到可可更抗病的办法。
可可是1746年来到巴伊亚的,一个法国人在这里撒下了一粒种子。下一代则播种于1752年的Ilhéus。这一植物很好地适应了当地气候。19世纪,可可种植园遍布整个地区。随着欧美对巧克力需求的增加,可可出口量也在增长。20世纪初,可可成为巴伊亚主要出口产品。
“巴伊亚可可品质表现很优秀。”Souza表示,“科特迪瓦、加纳、印度尼西亚、尼日利亚、喀麦隆排名前五的生产者都种着巴伊亚可可。”
为了了解巴伊亚可可易患可可丛枝病的遗传原因,Souza从7座种植园收集了219个可可叶样本,从Ilhéus可可研究中心收集了51个超过10年的杂交种样本。她对所有样本进行了核DNA测序,研究主要集中在30个分子标记和作为参数品种比较的短DNA序列上。
结果发现,几乎所有巴伊亚可可树都是为数不多的个体的后裔。更具体地说,它们都是从Forastero可可品种发展来的。较低的遗传多样性保证了高质量的果实,也解释了为什么可可树作为一个整体如此脆弱。
科研人员带来的好消息是,在当地种植园发现的一些可可树抗病性较强,也比以前已知的杂交种表现出更多的遗传多样性。“这些树是在可可丛枝病出现之前种下的,从未被攻击过。政府和种植者必须保护这些品种,因为它们不仅代表了巴伊亚可可业的成功,也对全国乃至世界有借鉴意义。”Souza表示。
在巴西开展大量流行病学和抗病性科学运动的成果已经显现。2003年,巴西可可以17万吨的产量跌到低谷,终于在2014年回升到26年间的最高值29.1万吨。改良控制可可丛枝病已经让巴伊亚恢复了可可出口。2015年,一艘满载6.6吨可可豆的货船驶往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