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职于北京某科研机构的郑军(化名),有着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经济学博士的学科背景,最近两年,他把业余时间都倾注在了位于黄河之畔的覃怀农场上,这是他在自己的家乡——河南怀药主产区——建立的一所生态种植基地。
郑军本着“遵循天道,顺应节气,爱护土地,尊重作物生长规律,秸秆还田,拒绝化肥、农药、除草剂、激素、塑料薄膜等干预,提倡作物自然生长,净土洁食”的主张,致力于发展生态农业。
日前,在红薯和山药收获季,郑军分别组织了村里的一些老同学和一些地方公务员一起采挖红薯和山药,大家一起体验集体劳动的乐趣,品尝生态种植的红薯和山药的美味,同时也希望把生态种植的理念传递给更多人。
郑军的经历是最近几年兴起的生态种植浪潮的一个缩影。目前,在全国各地,有不少人为了将吃的安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去租地种地,利用传统生态方式去生产安全的食材和食物。
“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的一项很基础性的工作。现在资源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农业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在市场条件下,需要让生态食品卖出去,带动生态农业发展,改变市场导向问题,减少各种污染,包括改变人们的健康状况。”中国社科院食品安全课题组负责人邢东田表示。
要种植出真正的道地山药
七年前参加邢东田等人组织的生态农业考察活动,让郑军对生态农业和食品安全问题有了很大触动。他开始在孩子吃肉问题上采取措施,尽量从了解到的相对安全的生态养殖渠道购买肉类。他注意到不少孩子的发育早熟现象,以及过胖过壮、身高普遍大幅提高等问题,他觉得部分原因很可能就是吃了那些施用了不少激素和药物的不安全养殖的肉类。
在京工作多年的郑军,老家位于黄河之畔的四大怀药(山药、牛膝、地黄、菊花)主产区。近年来,随着全社会普遍对健康与中医药的重视,作为道地药材与原产地地理标志产品,四大怀药特别是铁棍山药备受社会青睐。
但是,无序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周边省市扩种蜂起,严重冲击了原产地怀山药市场秩序。总量大,价格低迷,更是追求单产量,形成了恶性市场环境。当前,农产品为增产,普遍滥用农药化肥,一些人还施用膨大素等植物激素,严重影响了山药品质。
在无序的农产品市场面前,生产健康的食材陷入困境,寻找健康的食材成本颇高。2013年秋,郑军面对朋友帮助寻找生态怀山药的要求,一番周折竟然无果,颇觉尴尬。
郑军从小在农村生活,上大学之前,寒暑假就在家干农活。意识到这个问题后,他开始力所能及的介入种植生产环节。于是,在郑军指导下,立足于新农村生态农业实践的覃怀生态农场成立了。他主要是请家里亲戚帮忙耕种。
在中国农大、河南农大、江西农大、烟台农科院等机构相关领域专家指导帮助下,农场分别种植了几亩红薯、铁棍山药和十几亩果树。
面对化学农业竭泽而渔的耕作方式,覃怀农场选择爱护土地,不提倡过多的所谓补充营养成分的干预,让土壤休养生息、自然净化,提高杂草、秸秆自身转化的土壤有机质。郑军的目标是种植出真正的道地药材,真正的怀药。
在“四大怀药”核心产区之一的武陟县大封镇召开的座谈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医药课题组负责人陈其广介绍,提升中药材品质已经提上了国家医药安全的重要议程。大家认识到珍爱、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中医药文明的程度,提高中医药的国际话语权,提升国家的健康保健水平,促进农户增收,与中药材品质提升密不可分。
到任何特色农产品主产区,生态种植均尚属凤毛麟角。但是,郑军也体会到,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食品安全问题的严重性并且对安全食品有很大渴求度。如何在农村生态生产者与城镇的消费者之间,建立起一种低成本的内在合作关系,使熟人经济具备更多的制度依托,有待于积极探索。
郑军的做法完全是出于对生态农业的爱好,他的履历背景使得他有条件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力所能及引导农民小范围尝试。如果条件成熟,他更希望有能力推动家乡成为黄河沿岸的生态农业示范区。
目前,滥用农药化肥在广大农村地区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种地的多数为中老年人,种地无论是经济作物,还是粮食作物,均依赖农药化肥维系生产进程。于是,生态农业生产就凸显出价值所在。
自救并救助更多人
作为一名公职人员,范鑫也是用业余时间经营自己发起成立的黄河共富合作社。
黄河共富合作社位于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的一个小村,范鑫与一些消费者联合起来,到农村直接承包土地自己生产和消费,以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以消费带动生产、生产支持消费,进行城乡一体双向扶贫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探索。
当今社会,食品安全已成千家万户不可回避的问题。范鑫意识到,从生产、物流、加工、销售、消费的每一个环节有着不可控的不安全因素,更有人用垃圾物品和带毒物品直接制作加工成食品。怎么样在这样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免受损害或减少遭受损害的程度,这是范鑫和朋友们发起合作社的初因。
范鑫母亲平时种植了两亩地的小菜园供范鑫姊妹几个吃安全的粮食和蔬菜。母亲能种两亩自己能不能种五亩或更多,范鑫从母亲自种自食中受到启发,决定从食品安全这个最基本问题,又最容易团结大家的领域做一些有益的事。2014年到2015年,在两年多的时间内范鑫利用业余时间浏览了食品安全方面的许多文章,又利用业余时间考察了一些从事绿色生态农业的农场、种植大户、或公司等。
范鑫通过思考决定组织合作共富合作社。2015年思路形成后,范鑫开始动员身边的朋友。刚开始得到的是不解和耻笑,包括家人和非常亲近的朋友也不支持,认为公务员种地是不务正业。在范鑫的坚持努力下,有三位生活在周边的朋友愿意尝试,有两位网上朋友愿意加入,这样形成了六个发起人股东。
2016年春,正好范鑫老家的村庄有荒了多年的50亩土地对外承包,这块土地距离城市并不太远且相对封闭,六个发起人于2016年5月份拿到了这块土地的5年承包权。 挂起了黄河共富生态农场的牌子。
他们把承包土地规划分成了四个区域;主粮区,主要种植小麦、玉米、大豆;蔬菜区,种植当地的各类普通蔬菜;养殖区,目前养殖有鸡、鹅和羊;果树区,种植了十多个品种的果树。
他们还与附近村中的几个贫困户签订了相互帮扶的协议,合作社需要劳动时雇佣这几个贫困户中的人并给予高于一般雇佣价格的工资。而贫困户保证在生产过程中按合作社要求诚实劳动,使用生态的方法和方式进行种养殖。
在一年多的实践中,范鑫他们的作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认可和响应。由2016年5月最初的六人发展到2017年春天的十八人,到2017年9月份入股社员发展到三十六人。有在职公务员、医生、教师、职工、退休干部、私营企业主和自由职业者。他们利用空闲时间到农场义务劳动,收获生态的农产品。农场的农产品的品质得到了全体股东的认可,发展速度超出了范鑫最初的计划。目前大家信心充足,周边朋友纷纷称赞。
推动对生态种植的更多支持
“生态农业本土化,食品安全应尽量在当地解决,这符合当地生态的原则。”邢东田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化肥农药使用得过火了,道地中药不道地了。中央应该对全国道地药材的生态生产方式给予政策支持,这符合生态文明的方向。”邢东田建议。
范鑫解决生态产品销售难的问题,是先找到消费者,带动生态农业。邢东田认为,如果在每个县城都有这么一批人,就会有很好发展势头。而且县城是发展生态农业最容易的地方,从县城去农村相距不远,接地气,能就近满足消费者需求,减少运输过程,减少损失,减少中间费用,做的好,产品价格可以与化学农业产品竞争。这种合作社虽然比较小,如果多了就可以影响更大范围。邢东田反问:不少人诟病生态农业是小众,那么请问,小米加步枪是小众吗?为什么能够支撑八年抗战。组织无拘大小,关键是用什么方式把各个分散的组织与个人,整合为一个有机系统,有效实现信息、人员与产品的交流。
邢东田认为,范鑫和郑军的做法都有可复制性。如今在爱故乡、新乡建运动中,有做得很成功的例子,这也与他们在当地有资源、能发动原来的人脉关系密不可分。中央应该在政策上对于爱故乡行动给予鼓励和支持,
加入范鑫合作社的人,大多数是县城机关工作人员,他们有一定收入,他们对食品安全问题有认可,而且自己给自己生产,解决了目前生产者和消费者对立的局面,利益一致。大家高度参与,自己生产,自己吃,当然也卖出一部分。他们有些是长期有认识交往的熟人,又发展有新的成员,打破了地域界限,大家以生态食品这种的共同的需求、理想和信念,凝成一个新的熟人社会,建立一种信任关系。
“目前食品安全有四大问题:价格极不合理、信息极不对称、诚信极难、责任极难到位。”邢东田认为这在范鑫的合作社基本得到解决。
“凝聚共识力量,让生态之火燎原,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是我们民间生态活动的力量所在。”邢东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