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今年1-9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累积支出151873亿元,同比增长11.4%。财政支出进度的加快,折射的是一种“早干事、快干事、早见效”的积极现象,值得点赞。但就我所知,实际情况并不尽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譬如我所在的院校,最近就转发省里文件,要求到年底各级科研创新团队的经费支出至少要达到经费总量的95%。实际上,科研上的钱,常常花不了那么快,如论文的发表、专利的申报和获批、样品的采集、处理和实验流程的完成,都需要一个不短的周期,钱想花得快点都快不了。但上级部门不管那么多,只要时间一到,就催你赶快把钱花完,逾期未花完的钱,都会收走。
最近一两年,各级科研基金也是这样,项目结题后,就催着你把剩余的钱都花完,倘未能花完,超过一定的限期,就要把剩余的经费都收走。为什么实行这个政策?据说是为了避免资金沉淀睡大觉,造成浪费。这真是一个奇怪的逻辑。资金沉淀是一种浪费,难道资金胡花掉不是一种更大的浪费?资金沉淀,至少还放在那儿,可随时根据需要用之于正途。资金胡乱花掉,那可是真正的浪费国家财产,糟蹋国民的血汗钱,走歪路了。道理很简单,谁也不愿意把好不容易申报来的资金让上级部门收走,这是人之常情。但现在上级部门却要收走这笔剩余的钱,这就迫使项目负责人变着法子突击花钱,胡乱花钱,即使不需要购买的仪器设备也要买,哪怕闲置在那儿;不需要开的会议也去开,只当是出去散散心,混个脸熟……。所以这个做法,实际上很有点“逼良为娼”的味道。
如何既避免资金的沉淀,又可避免下面部门和个人的胡乱花钱?决策部门需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真思考订出各种便于操作的细则来才对,而不是简单地做出一个必须花完总经费的百分之多少多少的规定就算万事大吉,且对由此产生的负面作用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此,岂不是又一种典型的懒政行为吗?
投资效率不是花钱速度,虽然二者之间很多时候有一定的关联;“早干事、快干事”并非一定要早花钱、快花钱,虽然二者之间很多时候也有一定的关联;同理,“早见效”不等于非要早花完钱。有时候,也可能钱未用完,事情就已经做完了,这种情况下还要逼着大家把剩余的钱胡乱花掉,不给项目负责人留点剩余经费什么时候使用、怎样使用的机动权,不给科研人员下一步工作留点余地,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分散了科研人员的精力,还容易使人心态浮躁,滋生各种腐败,结果只能是弄巧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