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表面景观,严重影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作为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为全球约40%的人口提供水资源,高原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重点区之一。中科院地理所张镱锂研究团队选取人口密度、土地利用、放牧强度、道路分布等人类活动因子,依据相关研究量化赋值,从县域和1公里尺度上评估了青藏高原1990,2000和2010年的人类活动强度,重点分析了人类活动强度在水源涵养区和生物多样性保护区的变化。相关成果发布于《生态系统服务》。
张镱锂研究团队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强度整体较小,人类活动强度较大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东南部和“一江两河”地区。1990-2010年,青藏高原的人类活动强度增加了28.43%--31.45%,主要发生在青藏高原的东北部;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在3个时点的人类活动强度绝对值均大于高原平均水平,水源涵养区人类活动强度增加的幅度明显高于青藏高原的平均增幅。 青藏高原人类活动强度平均增幅为全球同期(1993-2009年间)的3倍以上,高原东部与水源涵养区的人类活动强度增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