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卉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9/2 14:59:22
选择字号:
孙九林院士:科技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在中亚及俄、蒙等国家和地区组织过10多次综合科学考察,与俄蒙等国家科学家已经有十多年的合作,有很多都是老朋友了。” “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主席、中国工程院院士孙九林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助力“一带一路”建设,理念上大家确实认可了,需要通过平台,让更多项目落地。

在日前举行的第33届国际地理联合会大会上,2016’“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智库论坛是最大规模的分论坛之一,来自多国的科学家呼吁:全球地理学家共同加强“一带一路”研究。

开局良好

一带一路得到沿线国家积极响应和高度认可,近三年来,起步顺利,开局良好,国家发改委西部司原司长、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秦玉才透露,截至目前,共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国同20个国家签署了产能合作协议,与俄罗斯、蒙古国等沿线30多个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

同时,莫斯科至喀山铁路,中亚天然气管道线路等一批有影响的标志性项目正在落地生根。

与俄蒙等国科学家多年合作的工作已为中-蒙-俄三国政府提供决策咨询。“一带一路”国际科学家联盟执行副主席兼秘书长、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区域生态经济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董锁成介绍,诸如科技支撑国家“一带一路”、“中俄蒙经济走廊”、西部大开发、主体功能区、 “十二五”城市环境保护等重大战略研究和决策咨询,获得重大社会影响及相关部委的认可。

从外方而言,比如俄罗斯联邦议会议长助理、俄罗斯科学院院士 Arnold Tulokhonov教授等评价说,“相关工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与欧亚经济联盟对接,加快推进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建设欧亚跨大陆板块交通经济带等,为俄罗斯国家制定区域开发战略提供了科学支撑。”

“中科院作为国家最大的科研机构,在“一带一路”这样的国家重大国际合作倡议中,必须要有自己的声音,必须有所作为。” 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局长曹京华表示,过去三年,中科院与发展中国家开展了大量务实合作, 不少工作是围绕“一带一路”倡议开展的,诸如在乌兹别克斯坦建立了药物开发科教中心,在缅甸建立了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在哈萨克斯坦建立了生态环境科教中心,在斯里兰卡建立海洋和环境中心,在非洲建立了综合性质的中非科教中心……。

除了开展科研工作,这些中心也在努力把中科院适应技术和产能转移到这些国家,提升当地的科技能力建设,改善当地民生问题,同时宣传中国绿色发展协调发展理念 。

科学使命

秦玉才指出,科技人才是“一带一路”重要智慧力量。“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科技合作、科技人才和交流活动的支持与引领。通过共建“一带一路”,传承和弘扬丝绸之路的友好合作精神,推动中国与沿线各国广泛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旅游等多领域的交流合作

在国际地理联合会(IGU)主席、俄罗斯科学院莫斯科地理研究所副所长Vladimir Kolosov 教授看来,丝绸之路贯穿亚欧非大陆,涉及全球2/3的人口,全球1/3的GDP,体量之大,议题之多是可以想象的。

“一带一路”面临诸多挑战,有诸多科学研究机会,Vladimir表示,从地学的角度,尤其要关注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绿色发展,而不是很粗狂的过度发展。

Vladimir同时指出,在中亚欧洲的过度地带,有很多数据都是欠缺甚至没有的,需要科学家建立数据库进行联合考察。基于这些数据及各种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为“一带一路”更有效落地和发展提供很好科学依据。

从国家到中科院,都有一系列支持国际合作的手段和项目,今年年初,中科院正式推出“一带一路”战略行动计划。

“中国要对人类有所贡献,从大的方面来说,最佳的办法就是把我们的发展机会和其他国家的发展机会和思路有机地相结合。”曹京华表示,从科学发展角度,比如地学和环境,如果科学家总做中国本土的东西,不走出去,其视野和国际影响力都会欠缺,大尺度的创新和贡献机会也少得多。“一带一路”倡议也给科学研究创造了机会。

“教育方面一定要强调和重视人才的培养。要培养更多了解世界的人,也要培养更多了解中国,热爱中国的国际朋友,共同推动发展和全球可持续发展。” 曹京华同时介绍说,中科院每年招收200余名发展中国家的学生来华攻读博士学位 。

未来挑战

秦玉才认为,面对未来需共建平台,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广大科技人员要结合“一带一路”重点方向、重点布局和重要任务,加强顶层设计,推进科技体系创新,凝聚国际创新资源,构建国际协同创新平台。积极沿推进与沿线国家在生态、气候、医疗、工程技术等共同关心领域的务实合作。

秦玉才同时建议科研单位要充分利用经济、管理与信息相融合的科学优势,积极承担重点研究课题,为决策与政策制定提供咨询。

在董锁成看来,未来应建立科技人文交流长效机制,完善国际科技合作制度及配套机制,及早启动“一带一路”国际科技合作与人才培养计划 。推进互利共赢、多层次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科技交流机制,实施互补型和互换型合作。

孙九林、董锁成同时建议,由中科院牵头,以中亚五国、上海合作组织国家科学院为主体 ,以中东、东南亚、南亚、欧洲国家科研机构为补充,推荐各国顶尖科学家参与,创建“一带一路”国际科学联盟。以促进沿线国家科技界国际合作,凝聚科学家智慧,为“一带一路”建设提出战略决策性意见,解决建设所面临的重大科技问题。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