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芸 来源: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6/8/17 12:05:25
选择字号:
北大教授吴国盛新书发问“什么是科学”
科学文化界大咖齐聚北大研讨科学的本源

 

8月16日下午,由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办的“什么是科学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英杰中心召开。科学史界刘钝、刘兵、王扬宗、张大庆,科学哲学界吴彤、李真真、胡志强,科学传播界范春萍、朱幼文等30余位专家学者到场,围绕北大教授吴国盛新近面世的《什么是科学》一书,就为何要溯源科学、如何评价科学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古代博物学的地位以及从博物学范式讨论中国科学的意义等等问题展开研讨。

什么是科学?以此为题,吴国盛在近十年来发表过多次讲演,听众既有政府高级官员、院士科学家、IT精英,也有普通学生、学者、民众。吴国盛认为,科学作为一个舶来品进入中国不过百年,彼时的科学已从希腊式追求自由的科学变成了“船坚炮利”求力的科学。一百年来,我们以实用态度学习西方的科学,并基本实现了“科学救国”的理想,但今天我们面临新的历史使命,要复兴中华文化;如仍以实用之态度对待科学和科学家是不可行的。因此需要深入思考科学的本性、科学的本源。《什么是科学》一书很大的篇幅是回到西方的历史语境中,追溯希腊科学和近代科学的历史由来。

中国人执着于“什么是科学”这一问题,很大原因也是纠结在李约瑟难题以及如何来评价中国的传统文化上。吴国盛希望他的书为重新评估中国古代的科学开辟一个新的思路。他认为现代科学的主流是数理实验科学,源于希腊理性科学与基督教唯名论运动的结合,但数理实验科学并不是现代科学的全部,最终酝酿出达尔文进化论的近代博物学(自然志)也是不可忽视的科学类型。技术、博物学(自然志)、理性科学三者构成了一个科学谱系。中国古代的科学更多地属于博物学的范畴,所以在现代数理实验科学的意义上,中国古代没有科学。而在博物学意义上,中国古代有独特且强大的科学传统。这一新视角得到与会者的认同,有科学史学者认为,从不同范式来打捞中国传统文化很有意义,从博物学角度可行,从女性主义角度、从国家治理角度都有可能,现在也有学者在从事相关工作。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缓解肠易激综合征  饮食比服药更有效 银河系发现巨大黑洞
史上最亮伽马射线暴来自一颗坍缩的恒星 导师:年年审毕业论文,总有这些问题!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