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韵斐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7/28 8:10:22
选择字号:
南航学子固沙行

 

■本报通讯员 马韵斐

在你心目中,西北的大漠是什么样子?是茫茫的戈壁,或是烈日的炙烤?

今年暑假,有这样一支社会实践团队,他们走进甘肃省民勤县的荒芜,协助工作人员固沙护林,他们就是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发起,并联合其他高校组成的“绿勤行”联盟,3年来“绿勤行”团队治沙的总面积已经达到15000平方米。

固沙“战场”逼哭女生

2016年7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南京审计学院、安徽工程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多所高校组成了“绿勤行”联盟。该联盟由南航航空宇航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绿勤行”发起,联合各大高校的志愿者前往甘肃民勤固沙护林。

从南京坐火车到兰州,从兰州坐大巴到武威,再从武威包车前往民勤……经过近30个小时的奔波,成员们终于到了治沙基地。来到工作地点后,几乎所有人都吃了一惊: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沙漠,植物沿着绿化带的边缘一点一点变稀疏,绿化带之外几乎寸草不生。

每天,队员们早晨6点左右就会起床,背着需要用到的干草,步行40分钟左右来到绿化带和沙漠的交界处——这里,就是他们固沙的“战场”了,队员们需要用铁锹在地上挖出长条形的沙坑,然后将干草放入坑中,最后再用手把挖出来的沙子回填进去。

刚开始,队员们还掌握不好挖坑的深浅,经常因为太浅导致麦草飘走,不得不进行返工。由于物资紧缺,并不能保证所有的队员都有手套,所以在回填沙子时,很多人的手都被磨出了伤口。西北的气候条件也十分恶劣,晚上7点依然是炎日当空,中午最高气温能够达到39℃,第一天回来的时候,有些女生甚至流下了眼泪。

曾是甜蜜的负担

除了工作辛苦之外,团队成员的生活条件也很差,“基地经常停电,限量用水,不能洗澡,我们只能每两到三天去镇上统一洗澡。”实践队成员包文奕说道。

团队成员亲自在沙地上搭帐篷,每两个人住一间,沙地的温度非常高,队员们几乎每天都要等凌晨温度回落后才能睡着。做饭的地方也十分简陋,只有一个空空如也的露天灶台,团队成员们需要自己捡柴生火。为了不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洗碗的时候不能用洗洁精,只能用沙子把油去掉,很多人的手都因此变得粗糙。

生活虽然辛苦,但他们仍然收获了快乐,“第一次在晚上能看到那么多的星星,很震撼。北斗七星可以清晰找到,还能看到浅浅的银河。带着相机过去的队员还能拍到美丽的星轨。”除了雄浑壮阔的大漠奇景外,村民们的热情也让队员们感到温暖。每次有队员去老乡的家中,他们都会切水果给同学们吃,有些女同学还会跟着村民们一起去跳广场舞。

几位“特殊来宾”

今年,“绿勤行”团队不仅招募了省内的高校,还和北京、安徽、四川、浙江等地的高校取得了联系,在人数上达到了100人,前后分成两批进入甘肃。从7月4日到7月19日,第一批队员在荒芜的大西北度过了14个日夜,团队所有成员都坚持到了最后,没有一人先行离开,最后的固沙面积达到了8300平方米。

这支团队成立于2014年,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宇航学院的学生吕美旺发起。第一次进民勤的时候只有12个人,短暂的停留使吕美旺对大漠有了深深的牵挂,于是她决心寻找接班人。她第二年联系了江苏省内的几所学校,一起前往民勤。

今年的团队里还多了几位特殊的成员——一对来自天津的母子和印尼女孩Rosa,“来自天津的母亲在做饭、搭帐篷方面给了我们很多指导,她的儿子今年上高一,一开始的时候还有些不情愿,但是经过了半个月的相处,就完全融入我们了,最后分别的时候还表示不想走。”包文奕介绍道:“印尼女孩Rosa平时话不多,但工作十分认真,她还为我们录制了一段语音,表达了对我们的感谢,听到后真的非常感动。”

《中国科学报》 (2016-07-28 第8版 校园)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固体核磁共振新进展! 新生开学,导师:8点要做,3点不要做
3颗火山玻璃珠证明月球1.2亿年前仍活着 实验室培养干细胞或成为癌症治疗突破点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