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钟科平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6/2 8:18:24
选择字号:
时评:加强基础研究 迎接创新高潮

 

钟科平

在吹响向世界科技强国进军号角的讲话中,总书记第一点就提到了夯实科技基础,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

回顾过去,正是爱因斯坦等所做的“基础研究”推动了20世纪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

21世纪以来,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将更加依靠持续的科学创新。拥有充足的基础研究成果和大批高水平的创新人才,是一个国家跻身世界强国之列的根本保障。基础研究是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国家资源,重视和加强基础研究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重点。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加强基础研究是提高我国原始性创新能力、积累智力资本的重要途径,是跻身世界科技强国的必要条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基础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例如,基础研究经费投入持续快速增长,2014年达到613.5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研究产出数量与质量同步攀升,发表科技论文总量连续多年居于世界第2位,2005年至2015年9月,我国论文共被引1287万余次,高被引论文(引用次数居世界前1%)15011篇,均居世界第4位。

但是需要指出,与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整体实力仍有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原创成果偏少,缺乏开创重要新兴学科和方向的能力。二是引领科学潮流的大师级人物和世界级科学家匮乏,青年人才成长环境尚需改善。三是基础研究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国家安全的作用有待提升。四是创新文化氛围有待改善。

过去30年来,我国科技虽然突飞猛进,但是集成的多,原创的少,许多核心技术缺失。这都同忽视基础研究有一定关系,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中间被人为划上一道线割裂开来。实际上,基础研究一旦获得进展,应用突破往往是密切结合、水到渠成的。

在撬动生产力的三要素中,我国过去一直善用资本这一杠杆。2008年金融风暴,4万亿元救市计划使得GDP维持在8%以上。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资本推动在我国发展中的局限性日益明显,生产力发展的真正推手是提高生产效率,而这就意味着,科技创新大有可为。

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已经刻不容缓!

基础研究是科技创新的源头,没有基础研究,创新则成无源之水。目前,我国基础研究正处于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即全球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期、中国经济和产业提质增效升级的全面转型期、国家发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战略突围期、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决胜期、科技体制和创新体系的深度调整期、基础研究从量变到质变的重要跃升期。尤其是“十三五”期间,来自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各领域对源头创新的巨大需求将集中释放,迫切需要基础研究发挥战略引擎的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中国到建国100年时成为世界科技强国的时间表。可以说,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寄托在创新上,没有创新我们的前途堪忧。在这个历史发展的紧要关头,科研工作者必须担负起这个前所未有的重担,埋头苦干,迎接我国科技创新的高潮。

《中国科学报》 (2016-06-02 第1版 要闻)
 
相关专题:2016两院院士大会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