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山西省粮经饲三元结构调整发展草牧业现场会上获悉,今后5年,该省将调整300万亩耕地用于种草,建植一批规模化的优质高产多年生人工牧草地,旨在推进全省生态畜牧业建设,逐步实现草畜平衡。
据了解,山西省国土面积80%是山地和丘陵,耕地中旱地占70%,相对种粮而言,种草抗干旱、耐瘠薄、易成活,在陡坡耕地、旱地中种草的效益要好于种粮。山西又是全国10个粮改饲发展草食畜牧业试点省区之一。截至目前,仅雁门关生态畜牧经济区就有牛82万头、羊967万只,种植人工草地140万亩,每年还种植当年生牧草100多万亩。
记者了解到,为深入推进结构调整,该省从农业供给侧改革入手,大力推进粮改饲,并以玉米种植结构调整为重点,推进粮食作物种植向饲草料作物种植的方向转变,实行草畜配套、粮饲兼顾、农牧结合。并且通过建立扶持粮经饲三元结构,进一步调整发展草牧业的服务体系和体制机制,今后将发展收贮、加工、营销等中介服务主体300个,建设草畜配套示范企业400个,积极引导扶持养殖企业种植或收贮高产优质牧草、建设青贮窖、购置加工机械。(程春生)
《中国科学报》 (2016-05-11 第8版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