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谭永江 段笑蓉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6/5/5 9:13:40
选择字号:
刘伟庆:让课堂“提前20分钟”

 

■谭永江 段笑蓉

杨茹萍是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的的一位教授。这学期,她有一门课程要和学校的另一位老师共用一个教室。她在这间教室上的是后两节课。而每次在她上课前,即将下课的那位老师的课堂上,都会传出学生们的鼓掌声。“这太难得了。”

杨茹萍口中的这位“难得”的老师,就是河南科技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公共数学教研室教师刘伟庆。

大有用处的20分钟

刘伟庆1978年毕业于河南新乡师范学院。本科毕业后的他曾在中学任教十余年,直到1997年,他调入洛阳医专,此后便再没离开过大学的三尺讲台。

在30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总结出了一套高等数学教学的成功经验。课堂教学深受学生欢迎,多次获得河南科技大学教学质量一、二、三等奖。高等数学教研室主任杨德五说:“在高等数学教学方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刘伟庆老师将自己所教班级作为试点,提前上课,两节连上,中间不休息。如果学生需要去卫生间,可以直接去。也就是说,刘伟庆每次课需要多上20分钟左右。而这一授课方式,他已经坚持了10年。

请不要小看这短短的20分钟。对于刘伟庆而言,这段时间是有大用处的。

课前的10分钟,刘伟庆通常会与学生们沟通、交流。大一新生的课堂上,刘伟庆有时会动情地给学生们唱《母亲》那首歌,以此鼓舞学生们的学习斗志。偶尔他也会讲起自己的大学生活——大学四年中,不论刮风下雨,他都坚持每天跑5到10公里,十足的运动范儿。当有的学生向他诉说英语难学时,他竟然整段地背起了大学时的英语课文《月球的探险者》,告诉学生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的道理。

课程中间的10分钟,他用来给学生们讲一些数学小趣题。比如有一次,刘伟庆将一根绳子对折五次,然后用剪刀从中间剪开,让学生计算得到多少根绳子。通过这个例子,他引导学生们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而介绍奇数阶(n≥3)幻方的构造。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学生们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淡泊名利的“好老师”

每个“好老师”的背后,一定有一套“好的制度”和一个“好的团队”的支撑。问及学院如何做好对青年教师的传帮带工作时,该校数学教研室主任杨德五说,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全校每学年学习高等数学A的学生,接近4000人。因此,教研室从未放松过高数教学。每学期他们都会在教研活动方面安排几次青年教师的试讲以及老教师示范教学活动。

“每次青年教师试讲后的点评,我都会让刘伟庆先讲。这是因为他在教学上对青年教师严格要求,毫不含糊,总能把青年教师教学中的毛病全挑出来。”杨德五说。

刘伟庆对别人要求严格,对自己的课程更是精益求精。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张浩回忆了这样一段往事:“2015年9月份,第一节高数课,我早早地坐在教室里等着老师,在离上课还有大约20分钟时,一个清瘦但是精神饱满的老师走上了讲台,第一印象符合我自己对老师的想象,满分!在之后的的课堂上我时时为刘老师的智慧和责任心所折服,在他的课上,板书永远是那么整齐,条理分明,方法多样。在讲解每一道题时,他都致力于启发同学们的思路,教授给大家发散性思维,在教学方面完全符合我的想象,满分!”

说起刘伟庆的课堂,一位叫崔凯的学生也打开了话匣子:“当刘老师看到有同学睡觉时,他也会让其他同学把他叫醒。当他讲到一些重点时,他会提醒同学们,打起精神,不要抛锚。答疑时,他不会把所有的过程讲给你,他只会提醒你需要的公式和解题思想。无论是上课还是答疑,他都很注重学生与他的互动,以便了解学生是否能听懂或理解。每节课结束时,我们都会自发地为他鼓掌,感谢他给我们多上了20分钟的课,感谢他的精彩的课程,感谢他没有放弃我们中的任何一个。”

《中国科学报》 (2016-05-05 第6版 动态)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遗传分析追踪潘多森林的进化 团队研制出高性能的蓝光量子点液体激光
宇航员可搭乘小行星前往金星或火星 泡菜等发酵食品真的对肠道有益吗?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