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邢丽霞 来源:中国地调局总工室 发布时间:2016/5/1 16:10:57
选择字号:
2015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评选结果揭晓
25项成果获奖 ,奖项设置以来的首个特等奖产生

 

近日,2015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获奖结果正式揭晓,表彰和激励了在地质调查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促进了地质调查与科技工作的深度融合,成果效益高度彰显。

据悉,2015年12月启动评奖工作以来,共有70家单位申报了146项成果,经过资格审查、形式审查、专业组评审、综合组评审、公示等环节,最终评选出25项获奖成果,其中“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摘得特等奖桂冠,“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等9项成果获一等奖,“1:100万(E49)海南岛幅海洋区域地质调查”等15项成果获二等奖,共52家单位和294位地质工作者分享了上述荣誉。

新机制、新准则,新时期地质调查成果评奖价值导向确立

中国地质调查局党组准确把握新形势、新常态下地质调查工作定位和思路,着力推进地质调查工作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体制机制改革,通过构建“九大计划、50项工程、300多个项目”的地质调查业务布局,实施科技兴局、人才强局、依法治局的战略,达到服务一流、成果一流、科技一流、人才一流、装备一流、管理一流的建局目标。

为了落实地质调查新的工作思路,体现“科技创新是地质调查的核心和灵魂,科技创新是地质调查的第一驱动力,地质调查的过程本质上就是科技创新的过程”的理念,引导科技与地调工作深度融合,切实提升地质调查成果的科技创新水平,2015年出台了《关于加强地质调查成果评价的指导意见(试行)》,构建了以“四问”为准则的成果评价标准:一问成果是否解决了资源环境问题和基础地质问题;二问成果是否实现了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三问成果是否推进了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四问成果是否促进了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2015年12月,在原“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的基础上,正式更名设立“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并同时印发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评奖暂行办法》。与以往相比,一是进一步扩大奖励范围,让地质调查领域的优秀成果都能参与评奖。即不再局限于地调局组织实施的地质调查项目形成的成果,地调局直属单位承担的其他来源项目或未依托项目的个人或集体完成的成果也可申报;二是为了让真正优秀的成果脱颖而出,奖励项数摒弃了以往“不超过100项”的规定,通过专家背靠背方式进行网上预审,由评选组织单位综合考虑专家网上预审结果及申报成果总体情况,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奖励指标控制数。

为了贯彻“四问”的成果评价标准,2015年地质科技奖奖励工作分别以培训、宣贯、引导等多种方式,对专业评审组分类、评审标准制定、申报书格式设计、视频汇报、专家评审推荐意见撰写等组织环节进行了全面调整。

有转化、有应用,获奖成果“硬”、“实”效益十分显著

25项获奖成果在转化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集中,而且各项指标都“过硬”。 “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和“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领衔的能源与其他矿产资源专业组获奖成果占总获奖项数的32%,充分展现了地质调查工作支撑国家能源安全保障的能力。 “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历经10年攻关,首次在南海北部陆坡发现大量冷泉碳酸盐,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实物样品,圈定了6个成矿远景区、19个成矿区带、25个有利区块和24个钻探目标,预测远景区总面积14.84×104km2,预测远景资源量为744亿吨油当量,粗略估算具有超百万亿元经济价值潜力。“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2008年以来,探获新增铜金属量700.1万吨,钼金属量69.27万吨,铅金属量54.75万吨,锌金属量50.5万吨,金金属量152.91吨,银金属量9995.46吨,自2010年7月投产,截止2015年底已累计创造利润51244万元,累计解决就业1040人。

重科研、重技术,原创性理论和推广性技术领先国内外

“推进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是本次奖励评选的一个重要准则。25获奖项成果中有9项提出了新理论、新认识,有11项对已有理论、认识以及技术进行了大量新的补充和完善,多项成果或在国际地学顶级杂志发表论文,并被地学界引用;或促成国际学术会议的召开;或促进了国内外地质调查机构的进一步合作,整体提升了我国地质调查工作的国际影响力。

“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首次建立了一套适合我国的天然气水合物综合评价体系及适合南海北部陆坡水合物矿藏勘探识别技术,并制订了相应的天然气水合物调查技术标准和评价规范。“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成矿理论创新与找矿重大突破”首次提出了“斑岩-矽卡岩-角岩型”矿床成矿系统的新认识,建立了推-滑覆构造体系构造控岩控矿模式,创新性提出了西藏斑岩铜矿床存在铜、钼矿分离,发育岩浆-热液过渡和岩浆混合等关乎勘查评价方向的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并建立了基于化探、高光谱、物探及三维地质建模的全新勘查技术方法组合。“1:500万国际亚洲地质图” 是世界上第一幅全面反映亚洲地质特征,清楚反映亚洲与相邻大陆和大洋构造关系的基础地质图。由中国、俄罗斯、法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伊朗、伊拉克、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印度、缅甸、老挝、泰国、越南、柬埔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20个亚欧国家100余名地质学家参与完成。是亚洲地学研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图件,是我国地球科学基础研究实力的一次完美体现。“全球地质矿产与资源环境卫星遥感一张图”研发了基于多光谱卫星数据的斑岩铜矿典型蚀变带矿物组合信息提取,境外无先验知识的典型蚀变矿物混合分解,铁染与羟基矿物异常、泥化-绢英岩化类和青磐岩化蚀变带矿物组合信息提取等多项先进技术,研建了基于国产卫星技术的遥感找矿技术方法和产品体系。“南极埃默里冰架-格罗夫山综合地质调查与研究”基本建立了较完整的东南极大陆泛非期普里兹造山带碰撞造山及碰撞后伸展垮塌过程,开辟了南极大陆冰下地质研究新领域,完成的“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1:5万地质图”是我国在南极内陆第一张大比例尺地质图,多项成果被国际同行广泛应用,提升了我国在南极考察中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出人才、出团队,一批高精尖技术人才和工作团队脱颖而出

打造一项优秀成果,依托的是高素质专业人才、稳定的技术团队和攻坚克难的工作精神,需要多则6-7年,少则3-4年的时间投入。25项获奖成果的背后,涌现了一批优秀的地质人才和专业团队。其中,荣获 “李四光学者”2人、“杰出地质人才”3人、局“十大杰出青年”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4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 3人、入选部“杰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计划”1人,入选局“青年地质英才培养计划”3人,入选省级杰出人才计划12人、获得技高级术职称晋升50余人;累计培养博硕士研究生200余名;开展学术交流与技术培训1400多人次。

随着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国家能源资源结构调整、生态文明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防灾减灾、海洋强国的各项工作中,地质调查事业的支撑作用将愈加凸显。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的设立将让传统的地质调查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将引领更多、更高水平的优秀成果服务于国家重大需求和国土资源中心工作,将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优秀团队奋发有为。

2015年是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的首届评选,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奖励评审工作机制,拓展工作平台,将地质科技奖打造成地学领域的一流奖励品牌,助推地质调查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附件:2015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获奖名单.pdf

(原标题:地调科研深度融合 成果效益高度彰显 2015年度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科技奖评选结果揭晓

 
特别声明:本文转载仅仅是出于传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着代表本网站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使用,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转载或者联系转载稿费等事宜,请与我们接洽。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SSI ļʱ
相关新闻 相关论文

图片新闻
极目卫星团队在伽马暴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实践十九号卫星成功发射
科学网APP论文&基金最新活动来了 他们的15年“铸剑”之路
>>更多
 
一周新闻排行 一周新闻评论排行
 
编辑部推荐博文
 
论坛推荐